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高级职称历年考试真题集锦(X7),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高级职称历年考试真题集锦(X7),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据《素问·痿论》的内容,"肾热"的诊断要点是( )
  A. 色白 
  B. 色黑 
  C. 毛败 
  D. 齿稿 
  E. 爪枯 
 
2. [单选题]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其原因是
  A. 阳气损伤 
  B. 阴津亏损 
  C. 阴阳两虚 
  D. 内传少阴 
  E. 以上都不是 
 
3. [多选题]根据《灵枢·五色》所述,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 黄赤为风 
  B. 黑青为痛 
  C. 白为寒 
  D. 黄而膏润为脓 
  E. 赤甚者为血 
 
4. [单选题]患者身体疼痛,发汗后其疼痛加重,脉沉迟,宜用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D. 附子汤 
  E. 以上均不可用 
 
5. [多选题]百合地黄汤中百合使用方法是( )
  A. 用手擘开 
  B. 用刀切碎 
  C. 清水洗净 
  D. 水渍一宿去白沫 
  E. 用泉水煎煮 
 
6. [单选题]《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斑者,治当用
  A. 白虎汤 
  B. 清宫汤 
  C. 化斑汤 
  D. 至宝丹 
  E. 紫雪丹 
 
7. [单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下列不是正治法的是
  A. 寒者热之 
  B. 虚者补之 
  C. 甚者从之 
  D. 客者除之 
  E. 实则泻之 
 
8. [单选题]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的错误理解是
  A. 肾精源于先天,充于后天 
  B. 肾主藏精,有藏有泻 
  C. 肾精之盛衰,关系全身之盛衰 
  D. 肾司气化 
  E. 五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 
 
9.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所述,治疗虚劳病的根本大法是
  A. 益气养血 
  B. 滋补肝肾 
  C. 补益脾肾 
  D. 补益脾肺 
  E. 补益心肺 
 
10. [单选题]“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 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 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 先解表,而后温其里 
  D. 先温里,而后解其表 
  E. 解表温里,表里同治 
 
11.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及人的异常面色有( )
  A. 如白裹朱 
  B. 盐 
  C. 蓝 
  D. 黄土 
  E. 重漆色 
 
12.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 
  E. 卫气 
 
13. [单选题]身热壮盛,头晕胀痛,口渴引饮,手足躁扰,四肢抽搐,舌红苔燥,脉象弦数,治宜
  A. 大定风珠 
  B. 安宫牛黄丸 
  C. 白虎汤加羚角钩藤汤 
  D. 羚角钩藤汤 
  E. 犀角地黄汤加羚角钩藤汤 
 
14. [单选题]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A. 先病而后逆者 
  B. 先逆而后病者 
  C. 先寒而后生病者 
  D. 先病而后生寒者 
  E. 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15. [单选题]“邪气淫洪”中“淫洪”的正确解释是
  A. 浸淫扩散 
  B. 满溢 
  C. 充满 
  D. 流淫 
  E. 淫溢 
 
16. [单选题]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A. 肠实而胃虚 
  B. 胃实而肠虚 
  C. 肠胃俱实 
  D. 肠胃俱虚 
  E. 以上均不是 
 
17. [单选题]《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重点论述的内容是
  A. 火劫发黄 
  B. 燥结发黄 
  C. 女劳发黄 
  D. 寒湿发黄 
  E. 湿热发黄 
 
18. [单选题]太阳病汗下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选用何方治疗
  A.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B. 葛根黄芩黄连汤 
  C. 大青龙汤 
  D.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E. 以上均不能用 
 
19. [多选题]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宜用( )
  A. 麻杏石甘汤 
  B. 桑杏汤 
  C. 杏苏散 
  D. 桑菊饮 
  E. 银翘散 
 
20. [多选题]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甘遂、白蜜 
  B. 大黄、芒硝 
  C. 杏仁、桔梗 
  D. 葶苈子、杏仁 
  E. 葶苈子、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