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在线题库模拟练习(E1),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在线题库模拟练习(E1),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何处所致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2. [单选题]“相傅之官”指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肾 
 
3.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治法是
  A. 活血通瘀 
  B. 化痰利咽 
  C. 解郁化痰,顺气降逆 
  D. 破气散结 
  E. 祛瘀逐痰 
 
4. [单选题]难产气滞血瘀证治疗常用方
  A. 桃红四物汤 
  B. 当归散 
  C. 少腹逐瘀汤 
  D. 催生饮 
  E. 归脾汤 
 
5. [单选题]"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下列哪种解释最全面
  A. 口苦、咽干、目眩中的一证 
  B. 少阳主证中的一部分证侯 
  C. 小柴胡汤或然证中的-证 
  D. 往来寒热一证 
  E. 必见往来寒热一证 
 
6. [单选题]《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后世妇科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该书指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有
  A. 365种 
  B. 36种 
  C. 88种 
  D. 888种 
  E. 188种 
 
7. [单选题]与气虚,血失统摄相关的病症是
  A. 月经过多 
  B. 经行吐衄 
  C. 痛经 
  D. 异位妊娠 
  E. 滑胎 
 
8. [单选题]肝肾阴虚型经行乳房胀痛的主症,应除外哪一项?( )
  A. 经前两乳作胀 
  B. 两目干涩 
  C. 五心烦热 
  D. 腰膝酸软 
  E. 口苦咽干 
 
9. [单选题]患者心悸怔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唇、甲、舌暗淡青紫,脉沉细微,宜诊为
  A. 心阳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肾阳虚证 
  D. 心肾阳虚证 
  E. 脾肾阳虚证 
 
10. [单选题]太阳中风汗出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邪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 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11. [单选题]四逆散中一升一降的配伍药物是
  A. 柴胡、芍药 
  B. 柴胡、甘草 
  C. 芍药、甘草 
  D. 柴胡、枳实 
  E. 枳实、芍药 
 
12. [单选题]女患者,16岁,未婚,以往月经规律,夏季过食冷饮,以致末次前月经过期10余日方行,觉小腹绵绵作痛,便溏,诊断为:
  A. 月经先期 
  B. 闭经 
  C. 经行腹痛 
  D. 生理性闭经 
  E. 以上均不是 
 
13. [单选题]女患者,24岁,每于经后两天小腹冷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黯淡,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细。中医辨证为:
  A. 阳虚内寒 
  B. 寒湿凝滞 
  C. 气血虚弱 
  D. 肝肾亏损 
  E. 气滞血瘀 
 
14. [多选题]蒲公英与紫花地丁的共同功效是
  A. 清热燥湿 
  B. 利尿通淋 
  C. 清热解毒 
  D. 消痈散结 
  E. 凉血消斑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心火旺
  A. 舌淡白无华 
  B. 面赤舌红 
  C. 舌尖深红起刺 
  D. 脉数 
  E. 心胸烦热 
 
16. [单选题]既可涩肠止泻又可温中行气的药物是
  A. 五味子 
  B. 肉豆蔻 
  C. 五倍子 
  D. 赤石脂 
  E. 诃子 
 
17.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十枣汤的用法
  A. 服药得快利即停服 
  B. 甘遂、大戟、芫花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C. 从小剂量开始,清晨空服 
  D. 服药得快利后,食糜粥自养 
  E. 平旦服 
 
18.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水,腰酸腹冷,畏寒,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中医诊断应为
  A. 带下过多脾虚证 
  B. 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 
  C. 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 
  D. 带下过多肾阳虚证 
  E. 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 
 
19. [多选题]蛤蚧的功效是
  A. 助肾阳 
  B. 益精血 
  C. 强筋骨 
  D. 补肺气 
  E. 定喘嗽 
 
20. [多选题]清退虚热的药物是
  A. 青蒿 
  B. 白薇 
  C. 地骨皮 
  D. 银柴胡 
  E. 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