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结核病正高2023在线题库在线练习(AI7),更多结核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结核病正高2023在线题库在线练习(AI7),更多结核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湿疮血虚风燥证的证候特点包括( )
  A. 发病急 
  B. 皮肤肥厚 
  C. 粗糙脱屑 
  D. 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 
  E. 身热心烦 
 
2. [单选题]鼻疾应选( )
  A. 合谷 
  B. 迎香 
  C. 曲池 
  D. 偏历 
  E. 人中 
 
3. [单选题]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 )
  A. 本草 
  B. 青草药 
  C. 方剂 
  D. 天然药物 
  E. 生物药物 
 
4. [多选题]通过全国第3次.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疫情特点显示
  A. 我国结核病高感染率,约5.5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B. 高患病率,肺结核的菌阳患病率约367/10万 
  C. 高耐药率,2000年获得性耐药为46.5% 
  D. 低死亡率 
  E. 老年患病率最高 
 
5. [多选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可能原因是
  A. 蛋白与脂肪代谢紊乱 
  B. 血糖与组织内糖含量增高,有利于结核菌繁殖 
  C. 葡萄糖利用不良,使脂库中的脂肪分解为大量的三酰甘油,甘油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 
  D. 糖尿病患者,抗体形成减少,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均降低,容易感染结核病 
  E. 酮症酸中毒时,破坏组织抵抗力,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利于结核菌的繁殖 
 
6. [多选题]结核性脑膜炎常侵犯的脑神经有
  A. 视神经 
  B. 动眼神经 
  C. 外展神经 
  D. 面神经 
  E. 以上都不是 
 
7. [多选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是
  A.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和酶 
  B. 引起多处肺实变 
  C. 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 
  D. 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 
  E. 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有关 
 
8. [多选题]能透过组织膜进入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的抗结核药物有
  A. 利福平 
  B. 异烟肼 
  C. 吡嗪酰胺 
  D. 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E. 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 
 
9. [单选题]莱菔子的功效是( )
  A. 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 消食化积、活血祛瘀 
  C. 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 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10. [多选题]肺结核的辅助检查包括
  A. 抗结核抗体 
  B. 血ADA 
  C. CEA 
  D. PPD 
  E. 痰结核菌检查 
 
11. [单选题]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
  A. 足少阳胆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手太阴肺经 
  D. 足厥阴肝经 
  E. 手少阴心经 
 
12. [单选题]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 沉香 
  B. 木香 
  C. 干姜 
  D. 吴茱萸 
  E. 陈皮 
 
13. [单选题]暴喜过度,临床常见的症状有( )
  A. 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B.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C. 面红目赤 
  D. 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E. 意志消沉,面色惨淡 
 
14. [多选题]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A. 肾脏毛细血管损害 
  B. 低血容量 
  C. 药物毒性 
  D. 肾间质充血.水肿 
  E. 肾小管内坏死 
 
15. [单选题]郄穴的数目是( )
  A. 12个 
  B. 8个 
  C. 16个 
  D. 15个 
  E. 32个 
 
16. [单选题]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A. 苍术 
  B. 独活 
  C. 厚朴 
  D. 薏苡仁 
  E. 藿香 
 
17. [多选题]属于心阴虚和肝阴虚共证的有( )
  A. 潮热盗汗 
  B. 口干 
  C. 脉弦细数 
  D. 舌红少津 
  E. 头晕耳鸣 
 
18. [单选题]雷丸用于驱虫,宜( )
  A. 研末吞服 
  B. 与其他药同煎 
  C. 另炖 
  D. 先煎 
  E. 后下 
 
19. [单选题]下列耳穴中,位于三角窝的是( )
  A. 眼 
  B. 神门 
  C. 耳尖 
  D. 胃 
  E. 降压沟 
 
20. [单选题]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 )
  A. 痰饮 
  B. 湿热 
  C. 瘀血 
  D. 阴虚 
  E. 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