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学副高卫全真考试试题(C3),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学副高卫全真考试试题(C3),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脐突的治疗方法有
  A. 手术 
  B. 推拿 
  C. 压脐法外治 
  D. 内服中成药 
  E. 重新结扎脐带 
 
2. [单选题]肛门内测体温的正确方法是
  A. 肛表捅入肛门内1~2cm,测温1分钟 
  B. 肛表插入肛门内1~2cm,测温2分钟 
  C. 肛表插入肛门内2~3cm,测温1分钟 
  D. 肛表插入肛门内2~3cm,测温2分钟 
  E. 肛表插入肛门内3~4cm,测温2分钟 
 
3. [单选题]疫毒痢的好发年龄是∶
  A. 1岁左右 
  B. 2~5岁 
  C. 2~7岁 
  D. 2~10岁 
  E. 任何年龄 
 
4. [单选题]下列各项,组成药物中不含白芍的方剂是
  A. 羚角钩藤汤 
  B. 镇肝熄风汤 
  C. 大秦艽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大定风珠 
 
5. [多选题]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
  A. 里热 
  B. 阴伤 
  C. 气虚 
  D. 表寒 
  E. 水停 
 
6.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内经》对痹证的叫法
  A. 皮痹 
  B. 肉痹 
  C. 筋痹 
  D. 肌痹 
  E. 脉痹 
 
7. [单选题]患儿女,生后24小时出现四肢发凉,全身欠温,查体:小腿、臀、臂、面部皮肤僵硬不能捏起,皮肤色暗发紫,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此病例治疗选方为
  A. 参附汤 
  B. 当归四逆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活血逐瘀汤 
  E. 六味地黄汤 
 
8. [单选题]痄腮出现高热,耳下腮部肿胀,同时伴见神昏嗜睡、头痛项强、恶心呕吐、反复抽搐。其证候是
  A. 邪犯少阳 
  B. 热毒壅盛 
  C. 邪陷心肝 
  D. 痰热闭窍 
  E. 余邪留恋 
 
9. [单选题]具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肾 
  C. 肾与肝 
  D. 肝与脾 
  E. 脾与心 
 
10. [单选题]关于食积的最早汇载见于
  A. 《内经》 
  B. 《伤寒杂病沦》 
  C. 《干金要方》 
  D. 《诸病源候沦》 
  E. 《小儿药证直决》 
 
1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五脏所藏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12.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蛲虫病预防护理的是
  A. 饭前便后要洗手 
  B. 勤剪指甲 
  C. 纠正吮手的不良习惯 
  D. 密切接触者,给予板蓝根颗粒冲服 
  E. 被单、衣裤应勤洗换 
 
13. [单选题]猩红热西医治疗,首选(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 
  C. 阿昔洛韦 
  D. 庆大霉素 
  E. 阿奇霉素 
 
14. [单选题]患儿,出生23天。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烦躁啼哭,口渴唇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可选用的静脉治疗中成药是
  A. 黄芪注射液 
  B. 丹参注射液 
  C. 生脉注射液 
  D. 参附注射液 
  E. 茵栀黄注射液 
 
15. [多选题]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或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
  A. 学龄前期 
  B. 学龄儿童 
  C. 青春期 
  D. 婴儿期 
  E. 新生儿期 
 
16. [单选题]患儿,3岁。腹痛、腹泻2天。2天前因过食瓜果,出现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嗳腐,呕吐,吐泻物酸臭,舌苔黄腻,脉滑实。诊断为婴幼儿腹泻,其证型是
  A. 风寒 
  B. 湿热 
  C. 伤食 
  D. 脾虚 
  E. 脾肾阳虚 
 
17. [单选题]从十二经脉分出的最大分支称之为
  A. 奇经八脉 
  B. 经别 
  C. 络脉 
  D. 皮部 
  E. 经筋 
 
18. [单选题]下列哪种舌象变化不可能是生理现象
  A. 儿童舌质偏淡 
  B. 女性月经期舌质偏红 
  C. 老年人舌质偏暗 
  D. 冬季舌面偏润 
  E. 小儿出现吐弄舌 
 
19. [多选题]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
  A. 胸闷咳痰带血 
  B. 脘痞,不甚渴饮 
  C.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D. 身发斑疹 
  E. 身热,面赤,耳聋 
 
20. [单选题]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
  A. 大乌头煎 
  B. 大黄附子汤 
  C. 麻黄附子汤 
  D. 乌头赤石脂丸 
  E. 薏苡附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