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学高级职称(正高)终极模考试试题(I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4-01   [手机版]    

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学高级职称(正高)终极模考试试题(I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学高级职称(正高)终极模考试试题(I2),更多中医肛肠(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 )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A. 不汗出而烦躁
B.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C.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D. 恶寒,汗出而喘
E. 发烦,目暝


2. [单选题]症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质鲜绛,脉细数或弦数,治疗方最适宜用清宫汤送服

A. 紫雪丹
B. 至宝丹
C. 安宫牛黄丸
D. 神犀丹
E. 苏合香丸


3. [多选题]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B. 大量毒素吸收
C.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D. 可出现严重代谢性碱中毒
E. 可发生肠坏死


4. [多选题]大青叶的主治证是

A.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B. 外感风热
C. 喉痹口疮
D. 丹毒痄腮
E. 湿热泻痢


5. [多选题]秦艽的功效是

A. 清湿热
B. 通络止痛
C. 祛风湿
D. 退虚热
E. 利水


6. [多选题]黄精具有的功效是

A. 补肺气、养肺阴
B. 补脾气,养脾阴
C. 滋阴平肝,清肝降火
D. 补益肾精
E. 补血


7.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的药用部位是果实

A. 吴茱萸
B. 小茴香
C. 丁香
D. 花椒
E. 荜茇


8. [单选题]"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自愈的指征

A. 得汗自出
B. 得汗自止
C. 得小便利
D. 得下利止
E. 得燥屎下


9. [单选题]关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用量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B. 麻黄六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C.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三两
D.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四两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伺药具有疗癣的功效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槟榔
D. 南瓜子
E. 鹤草芽


11. [单选题]据原文"自利不渴者"属

A. 少阴病
B. 厥阴病
C. 太阴病
D. 霍乱
E. 以上都不是


12. [多选题]羚羊角的适应证是

A. 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惊痈抽搐
B.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C.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D. 血热吐衄,崩漏
E. 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13.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A. 痈肿
B. 大偻
C. 痤疿
D. 瘘
E. 疖


14. [多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下列因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 飧泄
B. 洞泄
C. 温病
D. 痎疟
E. 咳嗽


15. [单选题]《痹论》“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是

A. 心痹的症状
B. 肺痹的症状
C. 肾痹的症状
D. 脾痹的症状
E. 肝痹的症状


16. [多选题]肛门直肠疾病的一般护理是

A. 饮食调节
B. 保持大便通畅
C. 坚持保健活动
D. 保持肛门清洁
E. 肛门坐浴


17. [多选题]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有( )

A. 五苓散
B. 猪苓汤
C. 栝楼瞿麦丸
D. 蒲灰散
E. 滑石白鱼散


18. [单选题]绞窄性肠梗阻最易发生的酸喊失衡类型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喊中毒
C. 呼吸性喊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19. [单选题]《金匮要略》养胎方法虽多,但总的精神是

A. 养血安胎
B. 补气安胎
C. 扶阳安胎
D. 益阴安胎
E. 祛邪安胎


20. [多选题]诃子的适应证是

A. 久泻
B. 久痢
C. 内脏下垂
D. 久咳
E. 失音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9o0v4q.html
  • 下一篇:中医肛肠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冲刺密卷解释(I2) 以疼痛剧烈,是患者潮热,不欲食,宜用的方药是牛黄的功效是妊娠患者,小便不利,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自愈的指征《灵枢·本神》所言,传变慢,弥漫三焦的病变#风湿袭侵# 表气已虚 表阳已虚# 表里阳虚 里阳已虚燥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