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针灸医学副高2024冲刺密卷剖析(P3),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针灸医学副高2024冲刺密卷剖析(P3),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当归的是
  A. 定喘汤 
  B. 暖肝煎 
  C. 温经汤 
  D. 苏子降气汤 
  E. 真人养脏汤 
 
2. [单选题]心经的络穴是
  A. 少府 
  B. 神门 
  C. 阴郄 
  D. 灵道 
  E. 通里 
 
3. [单选题]在颈外侧部,与喉结相平,当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腧穴是:
  A. 扶突 
  B. 天突 
  C. 天窗 
  D. 人迎 
  E. 大迎 
 
4. [多选题]芦根的功效是
  A. 清热泻火 
  B. 生津止渴 
  C. 除烦 
  D. 止呕 
  E. 利尿 
 
5. [单选题]宣通鼻窍宜选的腧穴是( )
  A. 迎香 
  B. 扶突 
  C. 肩髃 
  D. 手三里 
  E. 温溜 
 
6. [单选题]男,30岁。右上齿痛两天,伴龈肿口渴,口臭,便秘,脉滑数。某医师予针灸治疗,取合谷、颊车、下关,还可取
  A. 二间 
  B. 内庭 
  C. 外关 
  D. 太溪 
  E. 太冲 
 
7. [单选题]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是
  A. 阳明、少阳、太阳 
  B. 少阳、太阳、阳明 
  C. 太阳、阳明、少阳 
  D. 少阳、阳明、太阳 
  E. 太阳、少阳、阳明 
 
8.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与阴跷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A. 足厥阴肝经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足少阳胆经 
 
9. [单选题]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药物是
  A. 桑寄生 
  B. 防己 
  C. 木瓜 
  D. 杜仲 
  E. 徐长卿 
 
10. [多选题]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 )
  A. 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 
  C. 足阳明经 
  D. 任脉 
  E. 足厥阴经 
 
11. [多选题]关于咳证的治疗,下列说法哪些是对的( )
  A. 治脏者治其俞 
  B. 各随其过而刺之 
  C. 治腑者治其合 
  D. 浮肿者治其经 
  E. 辨证论治 
 
12. [多选题]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方法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反 
 
13. [单选题]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的错误理解是
  A. 肾精源于先天,充于后天 
  B. 肾主藏精,有藏有泻 
  C. 肾精之盛衰,关系全身之盛衰 
  D. 肾司气化 
  E. 五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 
 
14. [单选题]治疗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不适之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者,除针刺主穴外,还应选用
  A. 足三里、命门、气海 
  B. 足三里、血海、脾俞 
  C. 足三里、行间、脾俞 
  D. 足三里、脾俞、肾俞 
  E. 气海、肾俞、三阴交 
 
15. [单选题]治疗梦遗除选用大赫、志室、关元主穴外,还需加用( )
  A. 肾俞、太溪、足三里 
  B. 心俞、神门、内关 
  C. 气海、命门 
  D. 肝俞、太冲 
  E. 中极、然谷 
 
16. [单选题]高热,咳吐脓血腥臭痰者属于
  A. 痰热阻肺证 
  B. 热邪壅肺证 
  C. 风热犯肺证 
  D. 肺阴虚证 
  E. 燥邪犯肺 
 
17. [单选题]百会穴是( )经与( )经的交会穴
  A. 督脉与足厥阴肝经 
  B.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 
  C.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厥阴肝经 
  D.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厥阴肝经 
  E. 督脉与足少阴肾经 
 
18. [多选题]郁金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证是取其什么功效
  A. 活血凉血 
  B. 解郁开窍 
  C. 清心 
  D. 利胆 
  E. 清热化湿 
 
19. [单选题]患者,女,65岁。心悸、胸闷、水肿十余年,近日病情加重,全身冷汗淋漓,神志时清时昏,面色苍白,手足冰凉,舌质淡胖,脉细微无力。宜急用附子配伍
  A. 白术 
  B. 党参 
  C. 人参 
  D. 黄芪 
  E. 甘草 
 
2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互用关系
  A.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B.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C.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D. 形归气,气归精 
  E. 精食气,气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