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医学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P0),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儿科医学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P0),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素问·五脏别论》认为"治之无功"的主要原因是
  A. 病情危重 
  B. 拘于鬼神 
  C. 恶于针石 
  D. 病不许治 
  E. 以上均是 
 
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临床特点
  A. 淤点、淤斑进行性增多,融合 
  B. 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 
  C. 感染性休克 
  D. 血培养阳性 
  E. 脑膜刺激征(+),腩脊液化脓性改变 
 
3. [单选题]全程肉眼血尿提示血尿源于
  A. 后尿道 
  B. 尿道 
  C. 肾小球 
  D. 膀胱三角区 
  E. 膀胱颈部 
 
4. [单选题]骶髂关节脱位手法治疗的原理是
  A. 纠正解剖位置 
  B. 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C. 信息调整 
  D. 促进气血生成 
  E. 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的结合 
 
5. [单选题]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
  A. 积滞 
  B. 泄泻 
  C. 疳积 
  D. 厌食 
  E. 五迟 
 
6. [单选题]萌出的第一颗乳牙和恒牙分别为
  A. 下切齿、下切齿 
  B. 下切齿、上切齿 
  C. 下切齿、第2磨牙 
  D. 下切齿、第1磨牙 
  E. 上切齿、第2磨牙 
 
7. [单选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自身免疫性疾病 
  B. 反复或慢性感染 
  C. 淋巴系统肿瘤 
  D. 过敏性疾病 
  E. 消化道疾病 
 
8. [单选题]下列各项,组成药物中不含白芍的方剂是
  A. 羚角钩藤汤 
  B. 镇肝熄风汤 
  C. 大秦艽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大定风珠 
 
9. [单选题]胎儿血液循环,错误的是
  A. 胎盘来的动脉血经脐动脉进入胎儿体内 
  B. 右心房血可经卵圆孔入左心房 
  C. 动脉导管开放 
  D. 胎儿肺处于压缩状态 
  E. 胎儿期供应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 
 
10. [单选题]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 胃、小肠 
  B. 胃、大肠 
  C. 脾、小肠 
  D. 脾、大肠 
  E. 脾、胃 
 
11. [单选题]水痘的发病季节是
  A. 春秋季节 
  B. 春夏季节 
  C. 夏秋季节 
  D. 秋冬季节 
  E. 四季皆可发,冬春多见 
 
12. [多选题]与儿童抽动症相关的脏腑有
  A. 肝 
  B. 心 
  C. 脾 
  D. 肾 
  E. 肺 
 
13. [单选题]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原因是
  A. 表证已罢,转属阳明 
  B. 心阳虚,心神浮越 
  C. 邪重药轻,正邪相争,邪郁不解 
  D. 阴阳两虚 
  E. 邪热内扰 
 
14. [单选题]下列关于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 补充碱性药物 
  B. 补钙 
  C. 给予维生素D 
  D. 均需要补充钾盐 
  E. 可用氢氯噻嗪 
 
15. [多选题]口疮实证的治疗原则是
  A. 疏风散寒 
  B. 清热解毒 
  C. 清肝泻火 
  D. 清心凉血 
  E. 活血化瘀 
 
16. [单选题]潮热谵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部按之硬痛,苔黄燥,治宜
  A. 增液承气汤 
  B. 调胃承气汤 
  C. 宣白承气汤 
  D. 葛根芩连汤 
  E. 枳实导滞汤 
 
17. [单选题]在《金匮要略》中,仲景论治虚劳重视哪些脏腑
  A. 心肝 
  B. 脾肾 
  C. 肺胃 
  D. 肝脾 
  E. 肝肾 
 
18.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下列哪项为丈夫八八的生命特征
  A. 齿发去 
  B. 天癸竭 
  C. 肾藏衰 
  D. 精少 
  E. 以上都是 
 
19. [单选题]患儿女,生后24小时出现四肢发凉,全身欠温,查体:小腿、臀、臂、面部皮肤僵硬不能捏起,皮肤色暗发紫,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此病例治疗选方为
  A. 参附汤 
  B. 当归四逆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活血逐瘀汤 
  E. 六味地黄汤 
 
20. [单选题]患儿,3岁。近3个月来反复腹痛,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得温痛减,面色少华,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沉缓。其证候是
  A. 乳食积滞 
  B. 脾胃虚寒 
  C. 腹部中寒 
  D. 气滞血瘀 
  E. 胃肠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