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医师一阶段考试历年真题试卷(F9),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医师一阶段考试历年真题试卷(F9),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关于骨骼肌纤维三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一条横小管和一个终池构成 
  B. 由一条横小管和一条纵小管构成 
  C. 由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终池构成 
  D. 由两条横小管及其中间终池构成 
  E. 由两条纵小管及其中间终池构成 
 
2. [单选题]格列喹酮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 加速胰岛素合成 
  B. 抑制胰岛素降解 
  C. 提高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D. 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E. 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抑制糖异生 
 
3. [单选题]治疗脑瘤风毒上扰证的代表方是
  A. 通窍活血汤 
  B. 膈下逐瘀汤 
  C. 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D. 血府逐瘀汤 
  E. 大定风珠 
 
4. [单选题]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 薄荷 
  B. 蝉蜕 
  C. 桑叶 
  D. 菊花 
  E. 牛蒡子 
 
5. [单选题]位于肝右叶下方的腹膜隐窝是
  A. 十二指肠上隐窝 
  B. 十二指肠下隐窝 
  C. 盲肠后隐窝 
  D. 肝肾隐窝 
  E. 乙状结肠间隐窝 
 
6. [单选题]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中不含
  A. 桃仁、红花、川芎 
  B. 当归、生地、甘草 
  C. 柴胡、赤芍、牛膝 
  D. 桔梗、枳壳 
  E. 香附、丹皮 
 
7. [单选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8. [单选题]茵陈五苓散用于治疗
  A. 阴黄 
  B. 阳黄湿偏盛 
  C. 阳黄湿热偏盛 
  D. 阴黄热偏盛 
  E. 阴黄湿偏盛 
 
9. [单选题]关于正常人胰液分泌不正确的观点是
  A. 胰液的pH约为8 
  B. 每天分泌的量超过1000ml 
  C. 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较高 
  D. 胰液中含有羧基肽酶 
  E. 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 
 
10. [单选题]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是
  A. 天池 
  B. 极泉 
  C. 中府 
  D. 少冲 
  E. 中冲 
 
11. [单选题]目赤翳障,湿疹湿疮者,应首选的药物是
  A. 雄黄 
  B. 硫黄 
  C. 黄柏 
  D. 滑石 
  E. 炉甘石 
 
12. [单选题]下巨虚位于犊鼻穴下9寸,足三里穴下
  A. 2寸 
  B. 3寸 
  C. 4寸 
  D. 5寸 
  E. 6寸 
 
13. [单选题]男性,43岁,心脏病20年,房颤2年。1天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3分钟左右,10分钟后清醒,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神清,血压正常,心房颤动。右眼无光感,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半身感觉丧失,左侧病理征阳性
  A. 脑血栓形成 
  B. 脑出血 
  C.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 脑栓塞 
  E. 脑膜炎 
 
14. [单选题]治疗便秘的腧穴是( )
  A. 梁丘 
  B. 归来 
  C. 梁门 
  D. 丰隆 
  E. 厉兑 
 
15. [单选题]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的腧穴是( )
  A. 中极 
  B. 上脘 
  C. 中脘 
  D. 下脘 
  E. 建里 
 
16. [单选题]疹为
  A. 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B. 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C. 皮肤上出现晶莹如粟的透明小疱疹 
  D. 初起如粟,根脚坚硬 
  E. 皮肤红、肿、热、痛 
 
17. [单选题]下列关于少阴病提纲脉证机理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A. 心肾阳虚,阴血不足,神失所养 
  B. 邪入少阴,心肾虚衰,水火失济 
  C.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水气不化 
  D.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不外达 
  E.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浊阴上蒙 
 
18. [单选题]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入煎剂的用法是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溶化 
 
19. [单选题]下列属类固醇激素的是
  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肾上腺髓质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E. 白蛋白 
 
20. [单选题]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阴疽流注,应选用的药物是
  A. 羚羊角 
  B. 天南星 
  C. 天麻 
  D. 地龙 
  E. 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