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草果的功效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草果的功效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草果的功效是
  A. 温中燥湿,除痰截疟 
  B.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 
  C. 芳香化湿,健脾和胃 
  D. 化湿行气,温脾止泻 
  E.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 
 
[单选题]关于现病史,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 内容包括主诉 
  B. 是病史资料中最主要的部分 
  C. 是发病全过程的资料 
  D. 内容包括病因及诱因 
  E. 内容包括伴随症状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既能涌吐痰涎,又能截疟的药物是
  A. 生首乌 
  B. 青蒿 
  C. 槟榔 
  D. 常山 
  E. 胆矾 
 
正确答案 :D
解析:常山 涌吐痰涎 截疟
[单选题]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中,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桔梗、山药、大枣、白扁豆外,还有
  A. 陈广皮、制半夏 
  B. 薏苡仁、莲子肉 
  C. 生枳壳、藿香叶 
  D. 生黄芪、广木香 
  E. 车前子、肉豆蔻 
 
正确答案 :B
解析: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单选题]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黄芪、黄柏 
  B. 黄芪、黄连 
  C. 黄芩、黄连 
  D. 黄连、黄柏 
  E. 黄芩、黄柏 
 
正确答案 :D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单选题]下列方中未用芍药的方剂是
  A. 胶艾汤 
  B. 四物汤 
  C. 当归散 
  D. 桂枝茯苓丸 
  E. 白术散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
  A. 0.08~0.20s 
  B. 0.12~0.20s 
  C. 0.16~0.24s 
  D. 0.08~0.11s 
  E. 0.12~0.16s 
 
正确答案 :B
解析:P-R间期:0.12~0.20s QRS波 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时限:0.06~0.10s 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Q波深度:除avR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3导联<0.3mV,其余导联均<0.1mV。 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单选题]湿温变证,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象微细。宜先用
  A. 独参汤 
  B. 生脉散 
  C. 黄土汤 
  D. 真武汤 
  E. 至宝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宜用的治疗方药是
  A. 麻黄加术汤 
  B. 白术附子汤 
  C. 麻杏苡甘汤 
  D. 桂枝附子汤 
  E. 防己黄芪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本证属风湿在表,气虚不固。脉浮主表,身重主湿,脉浮与身重并见,说明风湿伤于肌表;汗出恶风,一是气虚卫表不固,汗出卫阳更伤,二是风性疏泄,风易行而湿黏滞,故汗出湿不解。故治以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单选题]下列可引起中心性紫绀的疾病是
  A.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 右心衰竭 
  C. 肺淤血 
  D. 缩窄性心包炎 
  E. 重症休克 
 
正确答案 :C
解析:肺淤血患者发绀的特点是中心性发绀,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重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导致周围性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