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备考模拟试题(W4),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备考模拟试题(W4),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 )
  A. 卫表阳虚 
  B. 表有风寒 
  C. 气津两伤 
  D. 汗出肌疏 
  E. 里有阳虚 
 
2. [多选题]阿胶黄芩汤的作用( )
  A. 润肺 
  B. 清肠 
  C. 清热 
  D. 止血 
  E. 养胃 
 
3. [多选题]《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后,精气的输布途径是( )
  A.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B.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C.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D.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E.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4. [单选题]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其开窍方药应选用
  A. 至宝丹 
  B. 安宫牛黄丸 
  C. 玉枢丹 
  D. 苏合香丸 
  E. 清营汤 
 
5. [多选题]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的基本治疗大法是( )
  A. 上燥治气 
  B. 中燥增液 
  C. 上燥治肺 
  D. 下燥治血 
  E. 中燥治胃 
 
6. [单选题]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采用何法
  A. 先治表、后治里 
  B. 先治里、后治表 
  C. 表里同治,偏重治表 
  D. 表里同治,偏重于里 
  E. 表里同治,相对均衡 
 
7. [单选题]由芍药、麻黄、石膏、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的方剂,其方名为
  A. 大青龙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 
  E. 以上都不是 
 
8. [单选题]“中焦如沤”是描绘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脾的散精功能 
  C.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 
  D. 脾胃等脏腑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E. 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9. [单选题]某女,39岁。大便干燥如羊粪,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五心烦热,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涩。
  A. 塞因塞用 
  B. 通因通用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 热者寒之 
 
10. [多选题]臌胀主要为哪几个脏腑功能失调
  A. 肝 
  B. 脾 
  C. 胃 
  D. 心 
  E. 肾 
 
11. [单选题]小陷胸汤证的治法是
  A. 泻热,逐水,破结 
  B. 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C. 清热涤痰,宣肺平喘 
  D. 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E. 清热,化痰,开结 
 
12. [多选题]属于臌胀病因的是
  A. 情志所伤 
  B. 感受外邪 
  C. 感染血吸虫 
  D. 劳欲过度 
  E. 酒食不节 
 
13. [多选题]针对暑病特点,张凤逵说:暑病治疗( )
  A. 首用辛凉 
  B. 继用甘寒 
  C. 首用苦寒 
  D. 继用咸寒 
  E. 再用酸泄酸敛 
 
14. [多选题]臌胀的辨证要点有
  A. 辨表里 
  B. 辨新旧缓急 
  C. 辨虚实 
  D. 辨寒热 
  E. 辨新实 
 
15. [多选题]《金匮要略》首篇提出了哪些重要治则( )
  A. 强调治未病 
  B. 重审因论治 
  C. 虚实当异治 
  D. 表里分缓急 
  E. 新旧有先后 
 
16. [多选题]铁的分布正确的是
  A.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量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 
  B. 血红蛋白铁约占67% 
  C. 肌红蛋白铁约占3.5% 
  D. 储存铁29.2% 
  E. 组织铁,含铁酶则含量甚高 
 
17. [单选题]第六条"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的发黄类型是
  A. 湿热发黄 
  B. 火逆发黄 
  C. 蓄血重证发黄 
  D. 寒湿发黄 
  E. 以上均不是 
 
18. [单选题]湿温,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病机为湿邪
  A. 阻遏卫气,表里不和 
  B. 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C. 湿邪留恋日久,阳气被伤 
  D. 湿热交蒸,困阻中焦 
  E. 湿热酿蒸,久成热毒 
 
19. [单选题]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E. 长夏 
 
20.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病证不可用下法
  A. 痉病 
  B. 宿食 
  C. 脾约 
  D. 肠痈 
  E. 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