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皮肤与性病医学中级题库精选(W5),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皮肤与性病医学中级题库精选(W5),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最佳配伍是
  A. 川芎、白芷 
  B. 苏木、自然铜 
  C. 五灵脂、蒲黄 
  D. 乳香、没药 
  E. 延胡索、降香 
 
2. [单选题]根据血尿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血尿分为
  A. 功能性血尿 
  B. 器质性血尿 
  C. 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D. 原发性血尿,继发性血尿 
  E. 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3. [单选题]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 养阴清肺汤 
  B. 生脉饮 
  C. 清燥救肺汤 
  D. 麦门冬汤 
  E. 百合固金汤 
 
4. [单选题]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B. 热退后症状减轻 
  C. 血小板常减少 
  D. 外周血白细胞常减少 
  E. 临床上都有五期经过 
 
5. [单选题]桑螵蛸散与天王补心丹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龙骨、人参 
  B. 人参、菖蒲 
  C. 菖蒲、远志 
  D. 远志、当归 
  E. 当归、石斛 
 
6. [单选题]霍乱里和而表未解,表现为“吐利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宜下列何汤“小和之”?
  A. 小柴胡汤 
  B. 柴胡桂枝汤 
  C. 桂枝汤 
  D. 桂枝人参汤 
  E. 小建中汤 
 
7. [单选题]下列忌火煅的药物是
  A. 青礞石 
  B. 牡蛎 
  C. 朱砂 
  D. 石决明 
  E. 代赭石 
 
8. [单选题]雄黄的内服剂量为
  A. 0.05~0.1g 
  B. 0.015~0.03g 
  C. 0.002~0.004g 
  D. 1.5~3g 
  E. 0.01~0.05g 
 
9. [单选题]对医学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准确理解是对病人
  A. 避免责任伤害 
  B. 避免技术伤害 
  C. 避免躯体伤害 
  D. 避免心理伤害 
  E. 避免上述任何伤害 
 
10. [单选题]大头瘟头面红肿疼痛的病机是
  A. 邪毒上犯清窍 
  B. 风热侵袭肺卫 
  C. 胃火上炎头面 
  D. 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E. 风邪犯表 
 
11. [单选题]时宜惊醒,不易安卧属于
  A. 营血亏虚,心神失养 
  B. 阴虚火旺,内扰心神 
  C. 痰热上扰,心神不安 
  D. 食滞内停,内扰心神 
  E. 痰湿上蒙清窍 
 
12. [单选题]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 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13. [单选题]传染病防治管理原则是
  A. 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B. 防控结合、综合治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C. 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D.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E. 预防为主、分类管理、依靠科学、突出重点 
 
14. [单选题]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
  A. 血弱气弱,腠理开 
  B.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 
  C.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 
  D. 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 
  E.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 
 
15. [单选题]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A. 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 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 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 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16. [单选题]生姜善治何种呕吐
  A. 胃热呕吐 
  B. 胃寒呕吐 
  C. 胃虚呕吐 
  D. 虫积呕吐 
  E. 食积呕吐 
 
17. [单选题]痰饮病的形成与何脏关系最为密切
  A. 肺 
  B. 肝 
  C. 脾 
  D. 肾 
  E. 心 
 
18. [单选题]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川芎 
  B. 防风 
  C. 白芷 
  D. 藁本 
  E. 蔓荆子 
 
19. [单选题]用治食积气滞,湿热互阻,下痢里急后重者,宜选下列何组药物最佳
  A. 黄连、黄柏 
  B. 柴胡、枳壳 
  C. 木香、槟榔 
  D. 香附、薤白 
  E. 苦参、青皮 
 
20.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应是
  A. 积极与消极、目的与方法的结合 
  B. 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结合 
  C. 有效与合理、形式与方法的统一 
  D. 动机与效果、方法与形式的统一 
  E. 目的与手段、效果与方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