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疾病控制副高职称海量题库(Q2),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2002年11月,我国非典型性肺炎首发病例的所在地区是
  A. 广东省 
  B. 北京市 
  C. 湖南省 
  D. 山西省 
  E. 广西壮族自治区 
 
2. [单选题]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
  A. 患病率 
  B. 罹患率 
  C. 发病率 
  D. 病死率 
  E. 家庭续发率 
 
3. [单选题]下列哪个无需终末消毒
  A. 流感 
  B. 甲肝 
  C. 菌痢 
  D. 霍乱、副霍乱 
  E. 已肝 
 
4. [多选题]拔火罐时是用火力将罐内的气体排出,从而产生负压吸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
  A. 投火法 
  B. 抽气法 
  C. 闪火法 
  D. 贴棉法 
  E. 水煮法 
 
5. [单选题]痰热扰心型不寐治疗宜选用( )
  A. 龙胆泻肝汤 
  B. 温胆汤 
  C. 半夏泻心汤 
  D. 归脾汤 
  E. 朱砂安神丸 
 
6. [单选题]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产生的偏倚为
  A. 信息偏倚 
  B. 混杂偏倚 
  C. 无应答偏倚 
  D. 报告偏倚 
  E. 选择偏倚 
 
7. [单选题]临床决策分析中,考虑到估计参数的不稳定性,为观察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应进行敏感性试验。这里的估计参数是指
  A. 生命年 
  B. 效用值 
  C. 生存率 
  D. 病死率 
  E. 以上都不是 
 
8. [单选题]柯萨奇病毒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是
  A. 查核酸 
  B. 查抗体 
  C. 分离培养 
  D. 血清学试验 
  E. 中和试验 
 
9.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对标准预防的叙述是不完善的
  A. 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病人,即"双向保护" 
  B. 标准预防的方法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C. 标准预防既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D. 标准预防的隔离物质包括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具有传染性的体液 
  E.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不仅强调医务人员洗手、戴手套,更强调全面的防护措施 
 
10.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为
  A. 只有病例组 
  B. 只有实验组 
  C. 病例组和对照组 
  D. 实验组和对照组 
  E.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11. [单选题]钩虫病最常采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B. 钩蚴培养法 
  C. 饱和盐水浮聚法 
  D. 免疫学检测 
  E. 十二指肠引流法 
 
12. [单选题]阐明食物型暴发的可能原因最有用的是
  A. 年龄别罹患专率 
  B. 总罹患率 
  C. 二代发病率 
  D. 吃不同食物的罹患率 
  E. 期间患病率 
 
13. [多选题]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传染源是
  A. 蟑螂 
  B. 苍蝇 
  C. 恢复期病人 
  D. 慢性病人 
  E. 包囊携带者 
 
14. [多选题]重症肝炎性脑病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血氨增加 
  B. 血氨减少 
  C. 短链脂肪酸,色氨酸贮留 
  D. 脑水肿 
  E. 低血钾,碱中毒 
 
15. [单选题]某组资料共5例,∑X2=190,∑X=30,则标准差是
  A. 1.581 
  B. 2.5 
  D. 1.414 
  E. 6.782 
 
16. [多选题]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早期临床表现的特点有
  A. 气促、心慌、呼吸脉搏加快 
  B. X线检查可见肺部散在点片状影 
  C. 病情可逆转恢复 
  D. 病情加重可转极期 
  E. 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17. [单选题]白术不能( )
  A. 补气 
  B. 健脾 
  C. 发汗 
  D. 利水 
  E. 燥湿 
 
18. [多选题]测得1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14例健康人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出量(mg/dl),两组标准差接近,分析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否有关,可作
  A. 相关分析 
  B. 两组t检验 
  C. 配对t检验 
  D. 方差分析 
  E. 卡方检验 
 
19. [单选题]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
  A. 抽样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逻辑误差 
  E. 数据误差 
 
20. [单选题]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B. 判断患者的感染时间 
  C. 确定检疫期限 
  D. 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E. 准确计算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