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高级职称在线题库实战练习(R9),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副高高级职称在线题库实战练习(R9),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是( )
  A. 色淡质稀薄 
  B. 色红鲜明 
  C. 伴有血块 
  D. 出血量多 
  E. 出血量少 
 
2. [单选题]"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大便不通,小承气汤主之,其脉象应是
  A. 脉沉实 
  B. 脉迟有力 
  C. 脉滑而疾 
  D. 脉沉紧 
  E. 脉实大 
 
3. [单选题]若见病人面色为黑色,则为:( )
  A. 虚热证 
  B. 瘀血 
  C. 惊风 
  D. 实热证 
  E. 失血 
 
4. [多选题]欲诊“有过之脉”,最好使病人处于下列哪些状态中
  A. 阴气未动 
  B. 阳气未散 
  C. 饮食未进 
  D. 经脉未盛 
  E. 气血未乱 
 
5. [单选题]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 皮毛 
  B. 血脉 
  C. 肌肉 
  D. 筋膜 
  E. 四肢 
 
6. [多选题]暑秽临床可见:( )
  A. 头痛而胀 
  B. 身发斑疹 
  C. 胸脘痞闷 
  D. 大便泄泻 
  E. 烦躁呕恶 
 
7. [单选题]太阳温病的提纲证是
  A. 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 
  B. 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C.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D. 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 
  E. 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8. [单选题]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肌肤发黄,皮肤瘙痒,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
  A. 肝胆湿热证 
  B. 大肠湿热证 
  C. 胆郁痰扰证 
  D. 湿热蕴脾证 
  E. 膀胱湿热证 
 
9. [单选题]以下不属饮食调养原则的是( )。
  A. 饮食适量 
  B. 饮食清洁 
  C. 饮食定时 
  D. 不宜偏嗜 
  E. 时荤时素 
 
10.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11. [单选题]作用较缓和,用于急、慢性腰痛,腰脊筋脉拘紧等证的按法是( )
  A. 拇指按法 
  B. 食指按法 
  C. 中指按法 
  D. 掌按法 
  E. 肘按法 
 
1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腹痛的常见病因?( )
  A. 感受外邪 
  B. 饮食不节 
  C. 胃失和降 
  D. 情志失调 
  E. 素体阳虚 
 
13. [多选题]温邪的共同特性主要有( )
  A. 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B. 从外侵袭人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C. 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故又称为时令温邪,或简称时邪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或转化,如热灼成燥、热蒸湿动、寒郁化热等 
  E. 不同的温邪入侵部位有别,如风热病邪首先犯肺,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困阻太阴脾 
 
14. [单选题]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A. 恶寒 
  B. 恶风 
  C. 脉浮 
  D. 项背强肌 
  E. 呕逆 
 
15. [单选题]老年人全身熏洗时药液的温度最好保持在( )
  A. 50~60℃ 
  B. 45~55℃ 
  C. 38~45℃ 
  D. 42~56℃ 
  E. 35~40℃ 
 
16. [单选题]太阳病篇中,蓄水证和蓄血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少腹满否 
  B. 小便利否 
  C. 脉浮否 
  D. 消渴否 
  E. 发热否 
 
17. [单选题]与耳相通的是( )
  A. 肾气 
  B. 脾气 
  C. 胆气 
  D. 肝气 
  E. 肺气 
 
18. [单选题]《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的涵义是
  A. 独主长夏 
  B. 独主春季 
  C. 独主秋季 
  D. 分主四季之末 
  E. 不定时 
 
19. [单选题]针刺时病人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咳嗽,重则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则表示病人可能出现:( )
  A. 大出血 
  B. 气胸 
  C. 血肿 
  D. 断针 
  E. 晕针 
 
20. [单选题]湿热发黄证服茵陈蒿汤后,从腹满情况,判断病情减轻的依据是
  A. 腹满顿时消失 
  B. 腹满顿时减轻 
  C. 腹满如故 
  D. 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 
  E. 腹满时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