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下列各项,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
A. 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或可见瘀斑
B.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C. 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
D. 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
E. 束臂试验阴性
[单选题]患者,男性,27岁。发热1周,高热3天,体温39.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抗体均(-),诊断是
A. 伤寒迁延型
B. 伤寒普通型
C. 伤寒暴发型
D. 伤寒慢性带菌者
E. 伤寒逍遥型
正确答案 :B
解析: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是( )
A. 麝香
B. 巴豆
C. 大戟
D. 半夏
E. 斑蝥
正确答案 :D
解析: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考点】妊娠用药禁忌
[单选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主要改变是( )
A. 黏膜红斑,粗糙不平
B. 黏膜苍白,呈颗粒状
C. 黏膜水肿,可见龛影
D. 黏膜红斑,肠腺化生
E. 黏膜苍白,可见环堤
正确答案 :A
解析: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有时可见糜烂及胆汁反流。由于内镜所见与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表现常不一致,因此诊断时应两者结合,在充分活检的基础上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准。
[单选题]人体“狭义之精”指的是
A. 水谷之精
B. 五脏之精
C. 六腑之精
D. 呼吸之精
E. 生殖之精
正确答案 :E
解析: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单选题]患者,女,56岁。口干渴,饮水多,食多善饥,体重减轻,小便数。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
A. 阿胶
B. 当归
C. 甘草
D. 山药
E. 白术
正确答案 :D
解析:山药补脾胃,益肺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及妇女白带,肺虚久咳,肾虚梦遗精滑,小便频数等症。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是典型血瘀为病的是( )
A. 白疕
B. 痈肿
C. 脱疽
D. 漆疮
E. 肾岩
正确答案 :D
解析:漆疮又称生漆皮炎,因接触漆树、漆液、漆器,或仅嗅及漆气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肿胀明显,潮红瘙痒,刺痛,或有水疱、糜烂,有自愈倾向。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故漆疮为接触性皮炎。
[单选题]患者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质红,脉细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左归丸
B. 两地汤合二至丸
C. 当归地黄饮
D. 归肾丸
E. 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 :B
解析:B根据其主要证候的描述,该患者属于经间期出血的肾阴虚证,故其治疗方剂是两地汤合二至丸。
[单选题]月经过少血瘀证的月经特点是
A. 经量渐少,色黯淡,质稀
B. 经量点滴即净,色淡,质稀
C. 经量渐少,色黯红,质稀
D. 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
E. 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
正确答案 :D
解析:D月经过少血瘀证的主要证候是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故其月经特点是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
[单选题]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入多尿期的标志是( )
A. 24h尿量>500ml
B. 24h尿量>1500ml
C. 24h尿量由500ml增至2000ml
D. 24h尿量>3000ml
E. 24h尿量>4000ml
正确答案 :C
解析: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