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儿科护理医学职称副高考前冲刺题库(R2),更多儿科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儿科护理医学职称副高考前冲刺题库(R2),更多儿科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婴儿期常见的健康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佝偻病 
  B. 营养不良 
  C. 肥胖症 
  D. 缺铁性贫血 
  E. 婴儿湿疹 
 
2. [单选题]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可以
  A. 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 
  B. 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 
  C. 使劳累及气促缓解 
  D. 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E. 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3. [多选题]婴幼儿患心力衰竭时,常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A. 颈静脉怒张 
  B. 肺部啰音 
  C. 多汗,喂养困难 
  D. 呼吸急促 
  E. 肝肿大 
 
4. [单选题]提出双因理论的是
  A. 麦格雷戈 
  B. 赫茨伯格 
  C. 马斯洛 
  D. 梅奥 
  E. 孔茨 
 
5. [单选题]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
  A. 脑脊液压力增高 
  B.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 
  C. 脑脊液放置24小时有薄膜形成 
  D. 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 
  E. 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降低 
 
6. [单选题]地西泮止痉,静脉注射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
  A. 0.3ml/kg 
  B. 0.5ml/kg 
  C. 5mg 
  D. 7mg 
  E. 10mg 
 
7. [单选题]严密隔离的标记为
  A. 黄色标记 
  B. 蓝色标记 
  C. 橙色标记 
  D. 绿色标记 
  E. 红色标记 
 
8. [单选题]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具有确诊意义的是( )
  A. 压力增高 
  B. 外观混浊呈脓性 
  C. 蛋白质含量增多 
  D. 白细胞数增多 
  E. 涂片找到化脓性细菌 
 
9. [单选题]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患儿接触过的易感儿,其首选的预防药物是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氯霉素 
  D. 磺胺嘧啶 
  E. 氨苄西林 
 
10. [单选题]防止和克服激励效应弱化的措施是
  A. 加强激励的广泛性 
  B. 加强激励的舆论导向性 
  C. 加强激励的科学性 
  D. 加强激励的适用性 
  E. 加强激励措施的个性化 
 
11.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卵圆孔解剖关闭时间多在生后
  A. 1~3个月 
  B. 2~4个月 
  C. 5~7个月 
  D. 8~9个月 
  E. 10~12个月 
 
12. [多选题]下列肿瘤位于后纵隔的有( )
  A. 神经纤维肿瘤 
  B. 神经肉瘤 
  C. 胸腺瘤 
  D. 畸胎瘤 
  E. 神经母细胞瘤 
 
13. [单选题]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A. 发热 
  B. 犬吠样咳嗽 
  C. 咯血 
  D. 吸气性喉鸣 
  E. 三凹征 
 
14. [单选题]丹佛发育筛查法适应的对象是
  A. 青春期 
  B. 10岁儿童 
  C. 6岁以下小儿 
  D. 婴幼儿 
  E. 新生儿 
 
15. [多选题]糖尿病患儿注射胰岛素过量的临床表现为
  A. 突然饥饿感 
  B. 心慌 
  C. 软弱 
  D. 脉速 
  E. 多汗 
 
16. [单选题]为清洁伤口换药时,操作错误的是
  A. 用生理盐水由外向内清洗伤口 
  B. 若方纱粘在伤口,用生理盐水沾湿再取下 
  C. 方纱应覆盖伤口周围5cm,不能再移动 
  D. 胶布固定时,方向与伤口肌肉走向垂直 
  E. 将所有换药用物包好,带回社区卫生中心处理 
 
17. [单选题]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化学指示卡法 
  B. 培养法 
  C. 生物测试法 
  D. 化学指示胶带法 
  E. 器皿法 
 
18. [单选题]属于全效杀菌药物的是
  A. 利福平 
  B. 氨硫脲 
  C. 吡嗪酰胺 
  D. 乙胺丁醇 
  E. 乙硫异烟胺 
 
19. [单选题]属于冲突交互作用观点的是
  A. 不承认冲突存在 
  B. 认为冲突对组织生存有利 
  C.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D. 所有冲突都有害,具有破坏性 
  E. 认为冲突对组织不利 
 
20. [单选题]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患者出现紫癜是
  A. 肾脏毒性反应 
  B.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 
  C. 对肝脏的毒性 
  D. 二重感染 
  E. 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