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模拟在线题库(U9),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模拟在线题库(U9),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肛肠术后常见并发症( )
  A. 疼痛 
  B. 脱垂 
  C. 尿潴留 
  D. 出血 
  E. 水肿 
 
2. [单选题]血栓外痔好发的部位:
  A. 膀胱截石位6、12点 
  B. 膀胱截石位3、9点 
  C. 膀胱截石位3、7、11点 
  D. 膀胱截石位5、7点 
  E. 膀胱截石位1、5、6、9点 
 
3. [多选题]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
  A. 困遏清阳,闭郁气机 
  B. 邪气内伏,病自里发 
  C. 里热炽盛,易动风动血 
  D. 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E. 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4. [单选题]有关里证的成因,不正确的是
  A. 先天禀赋不足 
  B. 外邪袭表,病邪传里 
  C.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 
  D.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损伤脏腑 
  E. 脏腑气机失调 
 
5. [多选题]按《素问·举痛论》所述,"喜"所致病证有( )
  A. 营卫通利 
  B. 癫 
  C. 狂 
  D. 痴呆 
  E. 全身乏力 
 
6. [多选题]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
  A. 攻窜流走 
  B. 致病力强 
  C. 蕴结壅滞 
  D. 传染性强 
  E.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7. [多选题]形成肺痿的原因有哪些( )
  A. 发汗太过 
  B. 呕吐频繁 
  C. 消渴,小便利数 
  D. 便难,攻下太过 
  E. 便溏,温摄太过 
 
8. [单选题]痰热互结,烦闷呕逆之证,当用
  A. 天竺黄 
  B. 竹茹 
  C. 竹沥 
  D. 淡竹叶 
  E. 天南星 
 
9.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
  A. 肾气有余 
  B. 三阳脉盛 
  C. 气机畅通 
  D. 天癸未竭 
  E. 肾气实 
 
10. [单选题]早期坐骨直肠窝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是
  A. 体温升高 
  B. 伴有排尿困难 
  C. 局部发红,触痛明显 
  D. 局部有波动 
  E.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1. [单选题]某患者体征为: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发绀。诊断为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上述体征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心静脉压升高 
  B. 左室内压力升高 
  C. 动脉循环血量增加 
  D. 左房内压升高 
  E. 后负荷增加 
 
12. [多选题]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A. 肠中痛 
  B. 瘅热焦渴 
  C. 坚干不得出 
  D. 口燥舌干 
  E. 痛引阴股 
 
13. [单选题]具有透疹作用的一组药是
  A. 蝉蜕、金银花、菊花 
  B. 薄荷、葛根、升麻、紫草 
  C. 夏枯草、牛蒡子、防风 
  D. 桑叶、薄荷、菊花 
  E. 荆芥、连翘、升麻 
 
14. [单选题]预防肛肠疾病的最佳方法是
  A. 注意饮食卫生 
  B. 保持肛门部清洁 
  C. 加强肛门功能锻炼 
  D. 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 
 
15. [单选题]“藏象”的含义是
  A. 脏腑的生理功能 
  B.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C. 内脏机能活动反映在外的征象 
  D. 脏腑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
  A. 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 
  B.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C. 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D.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 
  E. 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 
 
17. [多选题]防风的功效有
  A. 透疹消疮 
  B. 解表祛风 
  C. 胜湿止痛 
  D. 止痉 
  E. 止血 
 
18.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薏苡仁的功效
  A. 利水渗湿 
  B. 健脾 
  C. 除痹 
  D. 利湿退黄 
  E. 清热排脓 
 
19. [单选题]某男64岁,因胸闷、心悸而就诊。经检查证实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下列哪一项与病情不符合
  A. 心舒张期有血液从主动脉返回心室 
  B. 主动脉瓣听诊区有舒张期杂音 
  C. 心室收缩射入主动脉的血量正常 
  D. 左室因长期容量过度而扩大 
  E. 大动脉脉压增大 
 
20.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