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题库资料(R5),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题库资料(R5),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烂喉痧之逆证可见( )
  A. 丹痧密布,急现急隐 
  B. 疹色深黑 
  C. 咽喉糜烂甚 
  D. 神志昏谵 
  E. 脉细数 
 
2. [单选题]患者,女,76岁,平素易于感冒,短气自汗,声音低怯,面白,舌质淡,脉弱,治疗时应选
  A. 补中益气汤 
  B. 补肺汤 
  C. 归脾汤 
  D. 泻白散 
  E. 四君子汤 
 
3.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除能利水渗湿外,还可
  A. 清肺 
  B. 除痹 
  C. 排脓 
  D. 安神 
  E. 健脾 
 
4. [单选题]腹肌紧张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结核性腹膜炎 
  B. 恶性肿瘤晚期 
  C. 体弱的老年人 
  D. 重症肌无力 
  E. 大量放腹水后 
 
5.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双膝肿痛,证属风湿顽痹,拟用马钱子治疗,剂量应是
  A. 60~120g 
  B. 10~15g 
  C. 3~5g 
  D. 0.3~0.6g 
  E. 0.06~0.1g 
 
6. [单选题]脉搏短绌指的是
  A. 脉率不齐 
  B. 脉率小于心率 
  C. 脉率及心率缓慢 
  D. 脉搏消失 
  E. 脉搏减弱 
 
7. [单选题]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
  A. 原发综合征 
  B. 支气管扩张症 
  C. 小叶性肺炎 
  D. 干酪性肺炎 
  E. 粟粒性肺结核病 
 
8. [多选题]四加减正气散和五加减正气散的主药是( )
  A. 藿香梗 
  B. 厚朴 
  C. 佩兰 
  D. 陈皮 
  E. 茯苓 
 
9. [单选题]清热安胎,首选药物是
  A. 枯黄芩 
  B. 子黄芩 
  C. 清炒黄芩 
  D. 酒黄芩 
  E. 黄芩炭 
 
10. [单选题]麻疹传染性最强时期为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出疹期 
  D. 恢复期 
  E. 发热二周内 
 
11. [单选题]菟丝子与沙苑子的共同作用是
  A. 温脾 
  B. 止泻 
  C. 润肠 
  D. 明目 
  E. 安胎 
 
12. [单选题]目前我国引起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急性心肌梗死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高血压性心脏病 
  D. 缩窄性心包炎 
  E.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13. [多选题]以下用药体现“升降配伍”的方剂有
  A. 桑菊饮 
  B. 仙方活命饮 
  C. 清胃散 
  D. 四逆散 
  E. 血府逐瘀汤 
 
14. [单选题]最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是
  A. 证候 
  B. 体征 
  C. 症状 
  D. 病 
  E. 状态 
 
15. [单选题]管型尿诊断标准是
  A. 尿蛋白定量> 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 3/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 5/HP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提示左心功能衰竭
  A. 交替脉 
  B. 水冲脉 
  C. 短绌脉 
  D. 奇脉 
  E. 重搏脉 
 
17. [单选题]下列病证,哪一项不可用桂枝汤
  A.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B.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C.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 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E.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18. [单选题]患者突发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按摩颈动脉窦后心率降为65次/分,基本规则,诊断为
  A. 室性心动过速 
  B. 阵发性室上速 
  C. 窦性心动过速 
  D. 心房扑动 
  E. 心房颤动 
 
19. [单选题]汗证的主要治法是
  A. 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B. 益气固表,补心养血,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C. 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心养血,化湿和营 
  D. 益气建中,调和营卫,补心养血,滋阴降火 
  E. 益气建中,补心养血,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20. [单选题]中医认为导致瘿气形成的主要诱因是
  A. 情志失调 
  B. 饮食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体质因素 
  E. 药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