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环境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知识点汇总在线题库(R8),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环境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知识点汇总在线题库(R8),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脾阳虚弱带下过多的主症的是( )
  A. 带下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 
  B. 面色萎黄,体倦乏力 
  C. 精神疲倦,纳少便溏 
  D.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2. [多选题]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研究所需的时间短但工作量大 
  B. 研究所需的时间较长,花费高 
  C. 省时、省力、省钱,容易实施 
  D. 适用于一种原因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 
  E. 研究所需的时间长,但花费低 
 
3. [多选题]以下偏倚属于信息偏倚的是
  A. 报告偏倚 
  B. 领先时间偏倚 
  C. 诊断怀疑偏倚 
  D. 错分偏倚 
  E. 测量偏倚 
 
4. [单选题]归脾汤所治心悸失眠的主证是( )
  A. 心阴不足,心火亢盛 
  B. 肾阴不足,虚火旺盛 
  C. 肝血不足,虚烦不眠 
  D.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E. 痰湿中阻,清阳不升 
 
5. [多选题]散发是指
  A. 较大地区内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的发病 
  B. 发病呈历年一般水平 
  C. 较大地区内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该地区前3年该病发病的平均水平 
  D. 发病保持在历年一般水平的3~10倍之间 
  E. 较小范围内的发病未超过其历年一般水平 
 
6. [多选题]SLRL能检出的遗传变异的类型有
  A. 转换 
  B. 颠换 
  C. 缺失 
  D. 倒位 
  E. 重排 
 
7. [单选题]外感病如见舌绛有苔,多提示( )
  A. 气分热盛 
  B. 上焦湿热 
  C. 阴虚火旺 
  D. 胃肠热甚 
  E. 热入营血 
 
8. [多选题]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因是( )
  A. 寒邪 
  B. 暑邪 
  C. 风邪 
  D. 脾胃虚弱 
  E. 时行病毒 
 
9. [多选题]制订环境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依据是 ( )
  A. 毒物的蓄积效应 
  B. 剂量效应关系 
  C. 剂量反应关系 
  D. 生物富集系数 
  E. 阀下剂量(浓度) 
 
10. [单选题]"一夫法"是指( )
  A. 手指同身寸 
  B. 中指同身寸 
  C. 拇指同身寸 
  D. 横指同身寸 
  E. 以上都不是 
 
11. [多选题]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
  A. 虚假的联系 
  B. 间接的联系 
  C. 正确的联系 
  D. 因果的联系 
  E. 直接联系 
 
12. [单选题]咯血的病变部位在(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3. [多选题]下列类型水肿属中医"阳水"范围的有( )
  A. 肾阳衰微 
  B. 风水泛滥 
  C. 水湿浸渍 
  D. 脾阳不振 
  E. 湿热壅盛 
 
14. [单选题]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腧穴是( )
  A. 中魁 
  B. 八邪 
  C. 十宣 
  D. 四缝 
  E. 二白 
 
15.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16.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17. [单选题]阳水病证属风水泛滥者,其最佳选方是( )
  A. 麻黄汤 
  B. 五苓散 
  C. 越婢加术汤 
  D. 疏凿饮子 
  E. 实脾饮 
 
18. [单选题]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点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9. [多选题]流行病学实验中采用盲法的目的是
  A. 为了消除研究者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B. 是医学伦理学的需要 
  C. 为了消除实验对象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D. 为了提高检验效能 
  E. 为了消除研究者和/或实验对象的恐惧心理 
 
20. [单选题]患者李某,8月1日前来就诊:突然发病,壮热,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此为( )
  A. 风热感冒 
  B. 风热夹燥感冒 
  C. 风热夹暑湿感冒 
  D. 风寒感冒 
  E. 时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