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重症(副高)2024历年真题(N0),更多重症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重症(副高)2024历年真题(N0),更多重症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
  A. 二至 
  B. 三至 
  C. 四至 
  D. 五至 
  E. 六至 
 
2. [单选题]哪项不属于急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B. 严重贫血 
  C. 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D. 高钾血症 
  E. 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3. [单选题]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乱 
  B. 气陷 
  C. 气上 
  D. 气结 
  E. 气收 
 
4. [单选题]不属于缩血管活性药的是( )
  A. 多巴胺 
  B. 东莨菪碱 
  C. 阿拉明 
  D. 新福林 
  E. 肾上腺素 
 
5.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常舌象的是( )
  A. 舌体柔软 
  B. 舌体活动自如 
  C. 舌质淡嫩少苔 
  D. 舌质淡红 
  E. 舌苔薄白 
 
6. [单选题]可引起反常呼吸运动的胸部损伤是
  A. 多根肋骨单处骨折 
  B.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C. 张力性气胸 
  D. 开放性气胸 
  E. 损伤性血胸 
 
7. [单选题]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心源性休克 
  B. 梗阻性休克 
  C. 分布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低血容量性休克 
 
8. [单选题]关于咳痰标本采集,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A. 在清晨用药前留取 
  B. 留取前先刷牙,再用清水漱口3次,以除去口腔内杂菌 
  C. 对需采集痰标本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留取2~4小时痰液送检 
  D. 如做细菌或真菌培养,痰液必须置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E. 咳痰困难者雾化蒸气吸入以诱导痰液排出 
 
9. [单选题]脑损伤几天内是进行各项脑功能评估的最佳时机
  A. 1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7天内 
  E. 14天内 
 
10. [单选题]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心房颤动 
  E. 心室颤动 
 
11. [单选题]某患者高血压近20年,近来头晕、心悸,HB75g/L,多次查尿比重为1.010,心电图示T波高丛,其诊断为
  A. 高血压 
  B. 慢性肾功能不全 
  C. 肾性贫血 
  D. 高钾血症 
  E. 以上都是 
 
12. [单选题]扶正与祛邪兼用,适于下列病证中的( )
  A. 正虚邪实 
  B. 阴虚内热 
  C. 气血亏虚 
  D. 邪气壅实为主 
  E. 正气亏虚为主 
 
13.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因胸痛2小时入院,诊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现患者烦躁不安,测血压80/50mmHg,当前首要治疗是
  A.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B. 急诊溶栓治疗 
  C. 急诊置入IABP 
  D. 先给予升血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E. 镇静治疗 
 
14. [单选题]判断人工呼吸是否有效,应观察病人
  A. 瞳孔是否缩小 
  B. 心跳是否恢复 
  C. 胸廓是否抬起 
  D. 紫绀是否消退 
  E. 呼吸是否恢复 
 
15. [多选题]下列脏腑中,主要与淋证的发生有关的是( )
  A. 肝 
  B. 脾 
  C. 肾 
  D. 胱 
  E. 小肠 
 
16. [单选题]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7. [单选题]男性,30岁。80%深Ⅱ度烧伤,持续高热,创面肿胀,渗出多,疼痛剧烈。每日输液总量为3000ml,1天后无尿而死亡,其治疗教训是
  A. 剧烈疼痛未镇痛 
  B. 血容量严重不足 
  C. 没有及时彻底清创 
  D. 创面不应暴露 
  E. 没及时使用抗生素 
 
18. [单选题]白术不能( )
  A. 补气 
  B. 健脾 
  C. 发汗 
  D. 利水 
  E. 燥湿 
 
19. [单选题]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
  A. 益气养血 
  B. 补肾宁心 
  C. 养心安神 
  D. 解郁化痰 
  E. 疏肝解郁 
 
20. [单选题]理中丸的君药是( )
  A. 人参 
  B. 白术 
  C. 炙甘草 
  D. 干姜 
  E.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