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妇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历年真题及答案(L1),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 
  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 
 
2. [多选题]能区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有
  A. 胆汁溶菌试验 
  B. 菊糖发酵试验 
  C. Optochin试验 
  D. 荚膜肿胀试验 
  E. ASO试验 
 
3. [多选题]运用温病通下法的注意点是:( )
  A. 里未成实者,不可妄用 
  B. 里实严重者不可投用 
  C. 正虚者,应攻补兼施 
  D.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E.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4. [多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包括
  A. 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B. 知情同意的原则 
  C. 随机对照的原则 
  D. 医学目的的原则 
  E. 保障受试者绝对安全的原则 
 
5. [多选题]薛雪云“湿滞阳明”与叶氏云“胃湿恒多”意义不同,其区别在于前者( )
  A. 表示中焦湿邪极盛,尚未化热 
  B. 表示湿热合邪,热重湿轻 
  C. 治宜辛开燥湿 
  D. 治宜清热化湿 
  E. 表示胃经湿邪盛 
 
6. [多选题]正常产褥不可以出现
  A. 脉搏加快 
  B. 体温升高 
  C. 中度贫血 
  D. 尿潴留 
  E. 便秘 
 
7. [多选题]理气行滞法在妇科中最常与以下哪些治法配合使用
  A. 活血化瘀法 
  B. 疏肝解郁法 
  C. 温经散寒法 
  D. 清热凉血法 
  E. 补益气血法 
 
8. [多选题]平坦型葡萄糖耐量曲线常见于
  A. 甲状腺功能减退 
  B.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C.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 胃切除后 
  E. 胰岛B细胞瘤 
 
9. [多选题]产程延长对母儿有哪些不良影响
  A. 尿瘘或粪瘘 
  B. 产后出血 
  C. 胎儿窘迫 
  D. 产褥感染 
  E. 新生儿颅内出血 
 
10. [单选题]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 邪热内陷,痰热互阻,结于心下 
  B. 脾胃不和,寒热格拒 
  C. 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气塞不通 
  D. 上焦有热,脾胃虚寒 
  E. 以上均不是 
 
11.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A. 痈肿 
  B. 大偻 
  C. 痤疿 
  D. 瘘 
  E. 疖 
 
12. [多选题]消肿排脓,治痈肿疮疡宜选
  A. 天花粉 
  B. 白芷 
  C. 防风 
  D. 知母 
  E. 柴胡 
 
13.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与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相通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14. [多选题]桑杏汤证有( )
  A. 身热、头晕、目赤、耳鸣 
  B. 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 
  C. 烦渴引饮、胸满胁痛 
  D. 咽干鼻燥、苔薄白舌边尖红润 
  E. 大便秘结 
 
15. [单选题]《灵枢·本藏》认为六腑具有的功能是
  A. 化水谷而行津液 
  B. 化糟粕而行津液 
  C. 化水谷而行阴阳 
  D. 化糟粕而行浊气 
  E. 以上都是 
 
16.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为
  A. 日西 
  B. 日中 
  C. 平旦 
  D. 晡时 
  E. 夜半 
 
17. [单选题]《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A. 下先受之 
  B. 上先受之 
  C. 脏先受之 
  D. 腑先受之 
  E. 表先受之 
 
18.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中,九气为病的机理,下列各项除哪项之外属“怒则气逆”的病证
  A. 面红目赤 
  B. 口舌生疮 
  C. 呕血 
  D. 飧泄 
  E. 以上都不是 
 
19. [多选题]关于正常妊娠,下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A. 会阴皮肤色素沉着,伸展性增大 
  B. 单胎四步触诊时第一手法触及脆头时胎位为臀位 
  C. 自觉胎动是妊娠确定指征 
  D. 子宫底高度在妊娠10个月时为最高 
  E. 脐带杂音是脐带异常而发生的脐带静脉血流音 
 
20. [单选题]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寐或时清时寐,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治疗处方是
  A. 通关散、玉枢丹、藿香正气散 
  B. 神犀丹、安宫牛黄丸 
  C. 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 
  D. 苏合香丸、茯苓皮汤 
  E. 薛氏五叶芦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