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
B. 发散属阳
C. 宣通肺气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2. [单选题]以下腧穴中主治舌强不语的是
A. 少冲
B. 通里
C. 阴郄
D. 神门
E. 极泉
3. [单选题]下列适用于“扶正祛邪并用”治法的是
A. 邪盛正未衰
B. 正虚邪不盛
C. 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
D. 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
E. 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
4. [单选题]治疗血瘀痛经,常与五灵脂配伍的药物是
A. 郁金
B. 白芍
C. 赤芍
D. 蒲黄
E. 香附
5. [单选题]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 木香、砂仁
B. 山楂、神曲
C. 半夏、茯苓
D. 陈皮、连翘
E. 人参、白术
6. [单选题]猪苓汤与五苓散二方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 白术、茯苓
B. 泽泻、猪苓
C. 滑石、甘草
D. 茯苓、桂枝
E. 滑石、阿胶
7. [单选题]辛甘温热,治疗下元虚冷之要药是
A. 高良姜
B. 附子
C. 干姜
D. 吴茱萸
E. 肉桂
8. [单选题]目赤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配用
A. 鱼腰、球后
B. 少商、上星
C. 行间、侠溪
D. 血海、膈俞
E. 列缺、照海
9. [单选题]二陈汤的功用是
A.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C.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E.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10. [单选题]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
A. 1.0~1.5μmol/L
B. 3.4~17.1μmol/L
C. 1.7~2.1μmol/L
D. 2.0~2.5μmol/L
E. 2.1~17.1μmol/L
1.正确答案 :B
解析:发散属阳,清阳向上向外升发、浊阴向下向内沉降,这是自然界与人共有的规律,文中“清阳”“浊阴”的含义也不相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即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以成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其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
2.正确答案 :B
解析:通里 络穴
定位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D
5.正确答案 :B
解析: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所致。治当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中人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和胃,助人参益气,共为君药。山药益气止泻,助人参、白术,补益脾胃;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助白术健脾祛湿;山楂偏于消肉食;神曲偏于消酒腐;麦芽偏于消面食,共为臣药。肉豆蔻健脾和胃止泻;砂仁理气醒脾;木香行气导滞;陈皮和胃化湿;黄连清热燥湿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含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等药,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麦芽、黄连等药,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功,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 参苓白术散因配入莲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药,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
6.正确答案 :B
解析: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证脾胃不能气化水津,水气逆乱上下,以此而演变为脾胃水气病理病证。治当化气行水,解肌散邪。方中茯苓益气健脾渗湿。猪苓清热利水渗湿。泽泻泄热渗利水湿。白术健脾燥湿制水。桂枝温通阳气,气以化水,有表则解表散邪。
若小便疼痛者,加连翘、瞿麦,以清热解毒利水;若少腹拘急者,加小茴香、通草,以温阳通淋行水;若大便干者,加大黄、栀子,以泻火通便,使热从下而去;若水肿者,加大腹皮、茯苓皮,以行气利水消肿等
猪苓汤与五苓散均具利水渗湿之功。五苓散证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为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治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为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7.正确答案 :E
解析:肉 桂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8.正确答案 :B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dmry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