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精神病卫生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汇总(AJ1),更多精神病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气的分类主要有( )
  A. 元气 
  B. 宗气 
  C. 肾气 
  D. 卫气 
  E. 营气 
 
2. [单选题]内服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 龙骨 
  B. 磁石 
  C. 牡蛎 
  D. 朱砂 
  E. 石决明 
 
3. [单选题]脏腑按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
  A. 五脏 
  B. 六腑 
  C. 五脏和六腑 
  D. 脏、腑和奇恒之腑 
  E. 奇恒之腑 
 
4. [多选题]遗精病除药物治疗外,尚需注意以下调摄中的( )
  A. 节制房事 
  B. 戒除手淫 
  C. 避免过度的脑力紧张 
  D. 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 
  E. 少食辛辣 
 
5. [多选题]下面哪些内容是对家庭治疗的描述 ( )
  A. 以集体为对象进行治疗 
  B. 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C. 注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D. 把家庭看成一个整体 
  E. 要改变病态的表现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某一个成员着手 
 
6. [多选题]神经衰弱的患者情绪可表现为
  A. 烦恼 
  B. 易激惹 
  C. 情绪低落 
  D. 不安 
  E. 紧张 
 
7. [多选题]从治法包括( )
  A. 寒者热之 
  B. 寒因寒用 
  C. 通因通用 
  D. 用寒远寒 
  E. 热因热用 
 
8. [多选题]折量法与骨性标志取穴法结合应用的穴位有( )
  A. 膏肓俞 
  B. 支沟 
  C. 中府 
  D. 肩井 
  E. 悬钟 
 
9. [单选题]患者因体质虚弱,或过于饥饿、情绪紧张及针刺手法过强等引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胸闷心慌、汗出肢冷、脉搏微弱、不省人事的属针刺异常情况中的( )
  A. 滞针 
  B. 后遗感 
  C. 弯针 
  D. 晕针 
  E. 气胸 
 
10. [单选题]秋季在五行中属于( )
  A. 木 
  B. 火 
  C. 土 
  D. 水 
  E. 金 
 
11. [多选题]抑郁症常见的生化异常有
  A. 脑脊液5-HIAA含量降低 
  B. 尿液MHPG含量升高 
  C. 尿液HVA水平降低 
  D. 血浆皮质醇分泌减少 
  E. 血浆TSH水平降低 
 
12. [单选题]现有的经穴数目为( )
  A. 360个 
  B. 361个 
  C. 362个 
  D. 364个 
  E. 365个 
 
13. [多选题]量表在精神科具体的应用范围主要有
  A. 临床上作为重要临床资料收集、评估和疗效分析 
  B. 作为临床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以保证研究样本的同源性 
  C. 应用量表作为一种针对经验不足的初学者的教学方式 
  D. 量表资料能作为疾病分类、患者分组以及其他研究资料相联系的统计数据 
  E. 量表也可以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或是某类疾病的初筛工具 
 
14. [单选题]小儿惊风多见( )
  A. 面色淡青或青黑 
  B. 面色与口唇青紫 
  C. 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 面色青黄无华 
  E. 满面通红 
 
15. [多选题]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 )
  A. 手太阴经 
  B. 足厥阴经 
  C. 足太阴经 
  D. 手少阴经 
  E. 手厥阴经 
 
16.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开鬼门" 
  B. "洁净府" 
  C. "去菀陈莝" 
  D.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E. "腰以上肿,当发汗……" 
 
17. [多选题]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描述正确的是
  A. 发病年龄小,预后相对较好 
  B. 病程短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C. 预后与家庭冲突无关 
  D. 预后与个性特征关系密切 
  E. 约半数患者预后良好 
 
18. [多选题]下列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发作的描述哪些是对的 ( )
  A. 应从小剂量开始,有效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 
  B. 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急性期治疗6~8周 
  C. 若使用治疗量4~6周仍无明显疗效应考虑换药 
  D. 治疗有效的患者应用治疗量维持治疗6~8个月,以后再逐步减量 
  E.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肝脏毒性作用 
 
1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20. [单选题]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
  A.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 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 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 暑为阳邪,化火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