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3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备考在线题库(AJ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3-12-28   [手机版]    

2023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备考在线题库(AJ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备考在线题库(AJ2),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某女,26岁,每至经期第3、4天出现腹痛,痛势绵绵,按则痛减,月经色淡,量少,伴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舌淡,脉细弱。治疗除三阴交外,宜选取( )

A. 中极、次髎、太冲、地机
B. 中极、次髎、归来、地机
C. 中极、气海、悬钟、归来
D. 足三里、气海、太溪、肾俞
E. 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


2.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是( )

A. 头面部
B. 上肢末端
C. 胸中
D. 下肢末端
E. 腹中


3. [多选题]当归用于治痈疽疮疡,是取其什么功效

A. 清热解毒
B. 消痈排脓
C. 敛疮生肌
D. 活血消肿
E. 止痛


4. [单选题]患者,女,43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恶心欲呕,遇冷尤甚,舌淡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用药首选

A. 干姜
B. 附子
C. 吴茱萸
D. 细辛
E. 肉桂


5. [多选题]伏邪温病初起的证候表现有( )

A. 高热
B. 烦躁
C. 尿赤
D. 口渴
E. 舌红


6. [多选题]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 )

A. 太阴兼表证
B. 太阴兼呕吐证
C. 太阴兼腹痛证
D. 寒湿发黄证
E. 湿热发黄证


7. [多选题]治疗肝肾阴虚型痫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用

A. 风池
B. 太溪
C. 肾俞
D. 大椎
E. 肝俞


8. [单选题]手太阴肺经循行起于( )

A. 肺
B. 拇指桡侧指甲缘
C. 拇指桡侧指甲根部
D. 上焦
E. 中焦


9. [单选题]治疗三叉神经第2支痛,以下取穴哪项是错误的:

A. 合谷
B. 内庭
C. 四白
D. 颧髎
E. 阳白


10. [多选题]针灸治疗脾虚子宫脱垂当取

A. 脾俞、气海
B. 气海、中脘、血海
C. 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D. 合谷、三阴交、脾俞
E. 百会、气海、维道


11. [多选题]经穴特异性是指经穴相对于他穴或非穴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特异性,包括

A. 形态结构
B. 生物物理
C. 反映疾病
D. 治疗效应
E. 操作要点


12. [单选题]下列五输穴除( )之外,都是本经的母穴

A. 曲池
B. 后溪
C. 解溪
D. 丘墟
E. 至阴


13. [单选题]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沉重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舌淡苔白,脉浮,最宜选用下列何方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败毒散
D. 九味羌活汤
E. 香薷散


14. [单选题]厚朴温中汤适用于( )。

A. 湿滞脾胃证
B. 脾虚气滞证
C. 气滞寒凝证
D. 脾胃寒湿气滞证
E. 以上都不是


15.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腧穴均位于前臂的是( )

A. 商阳、少商
B. 合谷、臂臑
C. 偏历、列缺
D. 孔最、天府
E. 侠白、肩髃


16. [单选题]针刺补泻中叙述正确的有

A. 捻转补泻中,左转为泻,右转为补
B. 提插补泻中,重插轻提为泻,反之为补
C. 疾徐补泻中,徐入疾出为泻,反之为补
D. 迎随补泻中,针尖随经脉行去方向刺入为补,反之为泻
E. 开阉补泻中,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为泻


17. [多选题]温病治法中泄卫透表法分为以下哪几种( )

A. 疏风散热
B. 解表清暑
C. 宣表化湿
D. 轻清宣气
E. 疏卫润燥


18. [多选题]多具有沉降药性的药物是

A. 平肝潜阳药
B. 重镇安神药
C. 降逆平喘药
D. 涩精止遗药
E. 收敛止血药


19. [单选题]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寒热情况
B. 头痛情况
C. 咳嗽情况
D. 口渴情况
E. 流涕情况


20. [单选题]下列各组穴中,间距为2寸的是:

A. 阳辅、阳交
B. 上脘、下脘
C. 上廉、下廉
D. 内关、间使
E. 天枢、大横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dq11vm.html
  • 下一篇:2023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针灸卫生职称副高精编在线题库(AJ2) 疳证常证有心悸的适宜针灸处方是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治疗胃痛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者,针灸取穴是( )瘀血形成的原因治疗虚脱的治则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重点论述的内容是肺经的虚证,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