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医学高级职称精编在线题库(AJ4),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医学高级职称精编在线题库(AJ4),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对肿瘤病人的体检包括
  A. 肿块部位 
  B. 形状及与周围的关系 
  C. 营养状况 
  D. 化验 
  E. 区域淋巴结 
 
2. [单选题]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治宜
  A. 调胃承气汤 
  B. 导赤承气汤 
  C. 桃仁承气汤 
  D. 宣白承气汤 
  E. 增液承气汤 
 
3. [多选题]续断的适应证是
  A.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 
  B. 寒湿痹痛 
  C.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D. 肾虚阳痿,遗精滑泄 
  E. 肝肾虚弱,胎漏下血 
 
4.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将惫"具备下列症状( )
  A. 转摇不能 
  B. 不能久立 
  C. 屈伸不能 
  D. 行则偻附 
  E. 行则振掉 
 
5. [多选题]三焦的功能是:
  A. 通行营气 
  B. 宣散卫气 
  C. 通行元气 
  D. 津液通道 
  E. 决渎行水 
 
6. [多选题]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A. 发生大出血,应采用手术治疗 
  B. 无黄疸、无明显腹水的病人,争取手术 
  C. 合并大量出血者,适合分流术 
  D. 合并中量出血者,适合断流术 
  E. 要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保持肝脏血液供应,应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7. [多选题]腹腔穿刺液是血性时,一般应考虑
  A.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B. 胃穿孔 
  C. 癌性腹膜炎 
  D. 肠穿孔 
  E. 脾破裂 
 
8. [单选题]《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是指
  A. 正常气候与正气充实 
  B. 邪气盛实与正气充实 
  C. 合理调养,正气更盛 
  D. 气与血充实而不衰 
  E. 以上均不是 
 
9. [单选题]桃核承气汤证可见
  A. 如狂 
  B. 发狂 
  C. 惊狂 
  D. 惊痫 
  E. 以上都不是 
 
10. [多选题]破伤风的治疗包括
  A. 局部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 
  B. 肌注TAT 
  C. 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可抑制破伤风杆菌 
  D. 住普通病房可看电视、听音乐 
  E. 可用镇静、解痉药物 
 
11. [单选题]某女,39岁。大便干燥如羊粪,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五心烦热,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涩。
  A. 塞因塞用 
  B. 通因通用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 热者寒之 
 
12. [单选题]"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应取下列何种治法为好:
  A. 温复阳气 
  B. 滋养阴液 
  C. 先复阳,后复阴 
  D. 先救阴,后扶阳 
  E. 阴阳兼顾 
 
13. [多选题]温病“三宝”之称的是( )
  A. 苏合香丸 
  B. 安宫牛黄丸 
  C. 至宝丹 
  D. 紫雪丹 
  E. 玉枢丹 
 
14. [单选题]据《举痛论》,小肠燥热伤津引起的症状,下列哪一项没有原文依据:
  A. 肠中痛 
  B. 瘅热焦渴 
  C. 便干而坚 
  D. 便闭而不出 
  E. 脉数而实 
 
15. [多选题]太阳蓄血证可见有
  A. 神志如狂或发狂 
  B. 小便自利 
  C. 少腹硬满 
  D. 身黄 
 
16. [多选题]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
  A. 攻窜流走 
  B. 致病力强 
  C. 蕴结壅滞 
  D. 传染性强 
  E.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17. [多选题]龟甲用治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是取其什么功效
  A. 益肾健骨 
  B. 养血补心 
  C. 滋阴潜阳 
  D. 固经止血 
  E. 滋阴软坚 
 
18. [多选题]茯苓泽泻汤证临床表现为( )
  A. 反复干呕 
  B. 反复呕吐 
  C. 朝食暮吐 
  D. 暮食朝吐 
  E. 渴欲饮水 
 
19. [多选题]据原文,栀子豉汤证可以见到下列哪些表现( )
  A. 腹满 
  B. 虚烦不得眠 
  C. 胸中窒 
  D. 舌上胎 
  E.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 
 
20. [多选题]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
  A. 心与肾 
  B. 心与脾 
  C. 肝与脾 
  D. 肝与肾 
  E. 心与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