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真题答案+解析(B9),更多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腮腺区损伤时要特别注意有无下述组织的损伤 ( )
  A. 有无颌骨的骨折 
  B. 有无皮肤裂伤及组织缺损 
  C. 组织内有无异物 
  D. 有无面神经的损伤 
  E. 有无外耳道损伤 
 
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
  A. 牙龈充血肿胀 
  B. 探诊龈沟出血 
  C. 龈沟深度超过3mm 
  D. 牙周附着丧失 
  E. 无牙槽骨吸收 
 
3. [单选题]医师在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时,应充分保障( )的知情同意权。
  A. 患者 
  B. 患者家属 
  C. 患者和其家属 
  D. 患者或其家属 
 
4. [单选题]男,65岁,右舌缘溃疡伴肿块,病理诊断为舌鳞癌。检查见浸润块大小为4cm×5cm,颈淋巴结未触及。最恰当的治疗是
  A. 原发病灶切除 
  B. 原发灶深度X线照射 
  C. 原发灶与颈淋巴结联合根治 
  D. 原发灶切除,颈部预防性放疗 
  E. 原发灶切除,颈淋巴结观察、随访 
 
5. [单选题]对于拔牙后要求进行牙槽骨修整的患者,合适的手术时间是
  A. 拔牙后1周 
  B. 拔牙后2周 
  C. 拔牙后1个月以上 
  D. 拔牙后2个月以上 
  E. 拔牙后半年 
 
6. [单选题]与嵌体的固位无关的是
  A. 箱状窝洞的深度 
  B. 箱状窝洞洞底的形态 
  C. 洞斜面的深度和斜度 
  D. 箱状窝洞轴壁的平行度 
  E. 箱状窝洞洞底的面积 
 
7. [单选题]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不发生在
  A. 唇 
  B. 舌 
  C. 上腭 
  D. 眼睑 
  E. 咽喉部 
 
8. [单选题]红斑是一种
  A. 良性的炎症性红斑 
  B. 多形红斑的一种表现形式 
  C. 口腔黏膜癌前损害 
  D. 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 
  E.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表现 
 
9. [单选题]上述哪种肿瘤的组织发生来自闰管储备细胞( )
  A. 皮脂腺腺瘤 
  B. 嗜酸性腺瘤 
  C. 黏液表皮样癌 
  D. Warthin瘤 
  E. 多形性腺瘤 
 
10. [单选题]下颌骨髁突骨折颌间固定最佳保持时间是 ( )
  A. 1~2周 
  B. 2~3周 
  C. 3~4周 
  D. 4~5周 
  E. 5周以上 
 
11. [单选题]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
  A. 外釉上皮层 
  B. 内釉上皮层 
  C. 星网状层 
  D. 中间层 
  E. 釉结 
 
12. [单选题]下列因素可引起口角炎,除了
  A. 营养不良 
  B. 细菌感染 
  C. 真菌感染 
  D. 创伤因素 
  E. 寒冷刺激 
 
13. [单选题]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是
  A. 脉搏细而快,血压升高,烦躁 
  B. 脉搏细而慢,血压下降,烦躁 
  C. 脉搏细而慢,血压下降,表情淡漠 
  D. 脉搏细而快,尿少、昏迷 
  E. 脉搏细而快,四肢湿冷,情绪激动 
 
14. [单选题]角质栓塞常见于
  A. 白斑 
  B. 扁平苔藓 
  C.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D. 念珠菌病 
  E. 红斑 
 
15. [单选题]在腭裂修复过程中,造成软腭张力最大的肌肉是
  A. 咽上缩肌 
  B. 舌腭肌 
  C. 咽腭肌 
  D. 腭帆张肌 
  E. 腭帆提肌 
 
16. [单选题]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中年女性患者较多 
  B. 磨牙区颊区颊黏膜多见白色网状条纹 
  C. 白色网状条纹稠密区域较多发生糜烂 
  D. 损害多为单侧性 
  E. 皮肤、指甲、生殖器黏膜均可发生 
 
17. [单选题]不属于疣状癌的特征是( )
  A. 为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 
  B. 推进式生长 
  C. 结缔组织内炎症反应明显 
  D. 高分化角化上皮外生性过度增生 
  E. 舌多见 
 
18. [单选题]局部麻醉后数周神经支配区麻木可能原因是
  A. 注射区血肿 
  B. 注射区肿瘤 
  C. 神经损伤 
  D. 注射针折断 
  E. 注射区有水肿 
 
19. [单选题]成骨细胞的鉴定指标是
  A. 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显红色 
  B. 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 
  C. 对钙调节激素的反应 
  D. 细胞表面降钙素受体阳性 
  E. 可以在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 
 
20. [单选题]根据Kennedy分类法,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第二、三磨牙缺失属于
  A. 第一类第一亚类 
  B. 第二类第一亚类 
  C. 第二类第二亚类 
  D. 第三类第二亚类 
  E. 第四类第二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