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在线题库在线组卷(B9),更多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耳鼻咽喉科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在线题库在线组卷(B9),更多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双侧软腭瘫痪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
  A. 开放性鼻音 
  B. 吞咽时食物逆行入鼻腔 
  C. 食物易呛入鼻腔 
  D. 不能做吸吮、吹哨动作 
  E. 软腭松弛下垂 
 
2. [单选题]眶上神经分布区感觉消失提示脑脊液鼻漏位于 ( )
  A. 额窦后壁 
  B. 鼻窦 
  C. 鞍结节、蝶窦、后组筛窦 
  D. 筛板 
  E. 颅中窝 
 
3. [单选题]门诊音叉试验最常用的音叉频率是 ( )
  A. 128Hz和256Hz 
  B. 256Hz和512Hz 
  C. 512Hz和1024Hz 
  D. 512Hz和2048Hz 
  E. 256Hz和2048Hz 
 
4. [多选题]阻塞性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表现为 ( )
  A. 体循环压力升高 
  B. 肺循环压力升高 
  C. 心输出量增加 
  D. 左心负荷量增加 
  E. 右心负荷量增加 
 
5. [单选题]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时需鉴别的疾病除外
  A. 鼓室硬化症、听骨链中断 
  B.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颈静脉球体瘤 
  C. 鼓膜完整的脑脊液漏或外淋巴漏 
  D. 鼻咽癌引起的鼓室积液 
  E. 急性外耳道炎 
 
6. [多选题]鼻中隔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的区别在于
  A. 矫正偏曲的软骨与骨质,而不是简单切除 
  B. 保留鼻中隔的基本支架,可避免因软骨与骨性支架切除过多而导致中隔摆动以及鼻锥变形 
  C. 容易发生鼻中隔穿孔 
  D. 不适用于儿童患者 
  E. 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年龄范围 
 
7. [多选题]甲状腺癌易转移的淋巴结区域有
  A. Ⅵ区 
  B. Ⅱ区 
  C. Ⅲ区 
  D. Ⅳ区 
  E. Ⅰ区 
 
8. [多选题]鼻咽癌引起的眼部损害包括 ( )
  A. 视力减退或失明 
  B. 斜视 
  C. 眼球活动障碍 
  D. 突眼 
  E. 眼部疼痛 
 
9. [多选题]鼻疖反复发作患者应考虑的可能原因有 ( )
  A. 特种细菌感染 
  B. 变应性反应 
  C. 糖尿病 
  D. 机体抵抗力低下 
  E. 抗生素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腺样体面容的特征性表现
  A. 上颌骨变短 
  B. 腭骨高拱 
  C. 牙列不齐 
  D. 上切牙突出 
  E. 唇厚,缺乏表情 
 
11. [单选题]检测DNA片段性突变最经典的技术是
  A. DNA印迹 
  B. OLA 
  C. SSCP 
  D. RFLP 
  E. PCR 
 
12. [单选题]如在输注青霉素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首先考虑的为 ( )
  A. 心肌梗死 
  B. 肺栓塞 
  C. 喉水肿 
  D. 气管异物 
  E. 喉异物 
 
13. [多选题]从治法包括( )
  A. 寒者热之 
  B. 寒因寒用 
  C. 通因通用 
  D. 用寒远寒 
  E. 热因热用 
 
14. [单选题]风池穴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后发际上(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2.5寸 
 
15. [多选题]恶心与呕吐问诊的要点有
  A. 加重与缓解因素 
  B. 症状特点与变化 
  C. 发作的诱因 
  D. 伴随症状 
  E. 呕吐的起病情况 
 
16. [单选题]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证候特点是( )
  A. 眩晕,头重如裹 
  B. 眩晕,头重如蒙 
  C.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 
  D. 眩晕,动则加剧 
  E. 眩晕,耳鸣,有空虚感 
 
17. [单选题]下列何者是鼻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
  A. 乳头状瘤 
  B. 血管瘤 
  C. 骨瘤 
  D. 纤维瘤 
  E. 鳞状细胞瘤 
 
18. [单选题]舌体瘦薄,舌绛而干,说明( )
  A. 阴虚火旺 
  B. 火热炽盛 
  C. 气血两虚 
  D. 阳虚 
  E. 寒湿 
 
19. [单选题]收缩早期喷射音可见于
  A.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B. 二尖瓣狭窄 
  C. 主动脉瓣狭窄 
  D. 二尖瓣脱垂 
  E. 二尖瓣关闭不全 
 
20. [单选题]针刺睛明穴时,下列操作中不可应用的是( )
  A. 眼球向外固定 
  B. 提插 
  C. 出针后按压针孔 
  D. 禁灸 
  E. 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