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血液病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解释(D9),更多血液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血液病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解释(D9),更多血液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诊断要点有( )
  A. 经期不定 
  B. 月经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 
  C. 经乱连续3个周期 
  D. 经量过多 
  E. 经期延长 
 
2. [多选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A. 细菌或病毒感染 
  B. 肝脾的破坏作用 
  C. 遗传因素 
  D. 血小板相关抗体 
  E. 雌激素 
 
3. [单选题]"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
  A. 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B. 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 
  C. 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 
  D. 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 头为五脏六腑精气会聚之所 
 
4. [多选题]下列疾患中,补肾益精法对其有较好疗效的是( )
  A. 生殖系统肿瘤 
  B. 乳腺肿瘤 
  C. 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 
  D. 放疗后骨髓抑制 
  E. 化疗后骨髓抑制 
 
5. [多选题]对于反复定期输血患者,应该采取的预防输血反应的措施有
  A. 输血前30分钟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 
  B. 减慢输血速度 
  C. 应用广谱抗生素 
  D.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 
  E. 吸氧 
 
6. [多选题]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
  A. 原发性痛经 
  B. 生理性痛经 
  C. 病理性痛经 
  D. 继发性痛经 
  E. 混合性痛经 
 
7. [多选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可见
  A. 粒系明显减少形态大致正常 
  B. 红系明显减少形态大致正常 
  C.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形态大致正常 
  D. 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减低 
  E. 骨髓小粒皆空虚 
 
8. [单选题]药物的四性是( )
  A. 甘苦辛咸 
  B. 升降浮沉 
  C. 温热寒凉 
  D. 升降出入 
  E. 君臣佐使 
 
9. [单选题]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 )
  A. 辨病论治 
  B. 辨证论治 
  C. 异病同治 
  D. 已病防病 
  E. 扶正祛邪 
 
10. [多选题]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应是( )
  A. 刺激较强 
  B. 作用时间较长 
  C. 刺激较弱 
  D. 作用时间较短 
  E. 具有兴奋作用 
 
11. [多选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可见
  A. 血小板计数<10乘以十的九次方/L 
  B. 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 中性粒细胞<0.5乘以十的九次方/L 
  D. 白细胞计数多<2乘以十的九次方/L 
  E.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多在0.005 
 
12. [多选题]可作为梅毒确诊实验的有
  A.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B.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C. 组织切片镀银染色 
  D. 暗视野显微镜 
  E.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 
 
13. [多选题]贫血的表现包括
  A. 易倦 
  B. 头痛 
  C. 眼花 
  D. 气短 
  E. 苍白 
 
14. [多选题]主要采用异体移植的是
  A. AML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MDS 
  D. CLL 
  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 [多选题]Clq减低可见于
  A. 骨髓炎 
  B. 过敏性紫癜 
  C. 肾病综合征 
  D. SLE 
  E. 类风湿关节炎 
 
16. [多选题]属于补益剂的是( )
  A. 炙甘草汤 
  B. 六味地黄汤 
  C. 一贯煎 
  D. 归脾汤 
  E. 牡蛎散 
 
17. [多选题]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有
  A. 血FDP 
  B. PT 
  C. CT 
  D. 血纤维蛋白原 
  E. APTT 
 
18. [多选题]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抗心率失常药有
  A. 甲氧氯普胺 
  B. 奎尼丁 
  C. 普鲁卡因胺 
  D. 普萘洛尔 
  E. 安博律定 
 
19. [多选题]造血干祖细胞遗异常所致贫血包括
  A.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B. 后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C.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20. [多选题]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
  A. 足厥阴肝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任脉 
  E. 手阳明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