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妇科学主治模拟在线题库(D8),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妇科学主治模拟在线题库(D8),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E. 学龄后期 
 
2. [单选题]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 苏合香 
  B. 麝香 
  C. 牛黄 
  D. 远志 
  E. 皂荚 
 
3. [单选题]治疗胃虚型妊娠恶阻的代表方剂是:
  A. 苏叶黄连汤 
  B. 小半夏加茯苓汤 
  C. 逍遥散 
  D. 温胆汤 
  E. 香砂六君子汤 
 
4. [单选题]《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被视为“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的是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E. 以上均不是 
 
5. [单选题]产时腰腹疼痛剧烈,久产不下,下血量少,色暗红,心情烦躁,胸闷脘胀,面色紫暗,舌暗红,脉弦大。其治法
  A.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B. 活血化瘀,破气散结 
  C. 滋肾填精 
  D. 温补脾肾 
  E. 凉血活血 
 
6. [单选题]恐怖症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是
  A. 系统脱敏 
  B. 自控技术 
  C. 放松练习 
  D. 厌恶疗法 
  E. 镇静 
 
7. [单选题]桂苓甘露饮的功用是
  A.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B.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C.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D.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E. 祛暑化湿,健脾和胃 
 
8. [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A. 人格特质 
  B. 生活经历 
  C. 应激源性质 
  D. 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 当时个体的心身状态 
 
9. [单选题]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
  A. 食鱼而嗜咸 
  B. 食杂而不劳 
  C. 华食而脂肥 
  D. 野处而乳食 
  E. 嗜酸而食肘 
 
10. [单选题]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的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E. 龚廷贤 
 
11. [单选题]《内经》指出带下病病机是
  A. 湿痰为病 
  B. 脾胃亏损,阳气下陷 
  C. 带下俱是湿证 
  D. 不外湿火,相火,阴虚不守三途 
  E. 任脉为病 
 
12. [单选题]下列属于假药的是
  A. 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B.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C. 超过有效期的 
  D.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E. 更改生产批号的 
 
13. [单选题]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A. 神志异常 
  B. 无神 
  C. 假神 
  D. 有神 
  E. 神气不足 
 
14.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治用分利兼表散法,后世称为急开支河,代表方剂为
  A. 葛根汤 
  B. 桂枝加人参汤 
  C. 五苓散 
  D. 黄芩散 
  E. 葛根黄芩连汤 
 
15. [单选题]黄疸湿重于热的表现是
  A. 酒疸,心中热痛,烦躁不眠,大便难,身黄如橘子色 
  B. 黄疸,膀胱急,少腹满,额上黑,足下热,身尽黄 
  C. 萎黄,肌肤不华,少腹微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D. 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 
  E. 黄疸,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 
 
16.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 
 
17. [单选题]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主要症状是( )
  A. 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 
  B. 身体烦疼,发热,恶寒,无汗 
  C.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 
  D.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E. 历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头眩短气 
 
18.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19.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的X线征象是
  A. 心脏普大 
  B. 左心房、右心房大 
  C. 左心室增大 
  D. 右心室增大 
  E. 心腰凹陷 
 
20.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A. 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B. 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 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 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