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考前冲刺题库(D4),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_正高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以下哪些因素可导致深静脉血栓( )。
A. PC缺乏
B. 抗磷脂抗体
C. AT缺乏
D. FⅧ缺乏
E.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 [多选题]标本送检时间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下列哪些指标发生显著变化( )。
A. 血气
B. 血浆氨
C. 血浆乳酸
D. 凝血酶原时间
E. 白细胞计数
3. [多选题]下述哪几个疾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A.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 急性非白血病性白血病
D. 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E. 恶性组织细胞病
4. [多选题]下列哪几项可作为确诊溶血的证据
A. 血清结合珠蛋白减低
B.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阳性
C. 尿胆原阴性
D.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E. 直接胆红素增高
5. [多选题]符合单纯性紫癜临床特点的是
A. 多见于青年女性
B. 除约90%的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外,相关血小板、凝血的检查均正常
C. 预后良好,一般不需治疗
D. 病情多于月经期加重
E. 紫癜局限于四肢,主要为下肢及臀部,有反复发生及自愈倾向
6. [多选题]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高
B. 过氧化物酶呈阴性
C. 糖原染色阳性,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D. 酸性磷酸酶呈强阳性,阳性反应不被L-酒石酸抑制
E.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T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NaF抑制
7. [多选题]脾功能亢进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A. 左季肋部疼痛
B. 血细胞减少
C. 脾大
D. 骨髓增生
E. 腹部不适
8. [多选题]关于凝血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凝剂枸橼酸钠的浓度为0.109mol/L
B. 采血量应尽量控制在刻度线±10%以内
C. 真空采集管的头盖颜色是蓝色
D. 多管采血时必须放在第一管
E. 标本在室温中可以稳定8小时
9. [多选题]可资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实体瘤的是
A. 累积范围广泛
B. 异常组织细胞呈斑片状浸润
C. 病灶分布不均匀
D. 一般不形成肿块
E. 无所谓的原发或转移病灶
10. [多选题]CD33可表达于哪种白血病细胞
A. M1
B. M2
C. M3
D. M4
E. T系淋巴细胞
11. [多选题]关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
B. 机体产生血小板表面相关IgG
C. 血小板数量减少
D. 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
E.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增高
12. [多选题]下列细胞化学染色原理相同的是
A. 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B. 苏丹黑(SBB)染色
C.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D.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E.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NCE)染色
13. [多选题]MALT包括的疾病有
A. 甲状腺的桥本甲状腺炎
B.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淋巴瘤
C. 延腺的干燥综合征
D. 单核细胞样B细胞
E. 绒毛状淋巴细胞
14. [多选题]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
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过敏性紫癜
C. 再障
D.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5. [多选题]引起NAP活性增高的因素有
A. 老年期
B. 紧张
C. 恐惧
D. 行经后期
E. 激烈运动
16. [多选题]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的目的和作用是( )。
A. 识别实验室间差异,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
B. 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C. 实验室质量的客观证据,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
D. 可以帮助参与实验室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减少差错
E. 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
17. [多选题]下列有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这些患者的带状疱疹患病率类似于霍奇金淋巴瘤或其他类型的恶性淋巴瘤病者的发病率
B. 这些患者产生抗体的能力受损
C. 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D. 除带状疱疹外,对其他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常高于正常人
E. 这些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8. [多选题]再障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主要有
A. 物理因素
B. 造血干细胞异常
C. 造血微环境缺陷
D. 免疫机制异常
E. 遗传倾向
19. [多选题]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
A. 白细胞增多
B. 血浆球蛋白增多
C. 血浆白蛋白减少
D.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E. 血浆磷脂增多
20. [多选题]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CML-CP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明显减弱
B. CML-BP时髓过氧化物酶可增强、减弱或消失
C. CML-CP时免疫表型有各种髓系和(或)淋系的抗原表达
D. 90%~95%的CML具有典型的t(9;22)(q34;q17)核型异常,即Ph染色体
E. 骨髓细胞存在BCR-ABL融合基因,由于BCR断裂点的不同可形成P210和P190两种编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