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胸心外科副高高级职称往年考试真题(A0),更多胸心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 有神 
  B. 少神 
  C. 失神 
  D. 假神 
  E. 回光返照 
 
2. [单选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 室上性心动过速 
  B. 心房颤动 
  C. 室性早搏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性早搏 
 
3. [单选题]女性,47岁,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闷、胸痛,胸片见左肺被压缩60%,现该患者出现广泛进行性皮下气肿及明显呼吸困难。紧急处理首选
  A. 胸腔穿刺排气 
  B. 气管插管 
  C. 吸氧 
  D. 输血 
  E. 剖胸探查 
 
4. [多选题]平坦型葡萄糖耐量曲线常见于
  A. 甲状腺功能减退 
  B.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C.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 胃切除后 
  E. 胰岛B细胞瘤 
 
5. [单选题]最常见的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类型是
  A. 交界融合 
  B. 瓣上环 
  C. 瓣环发育不良 
  D. 降落伞形二尖瓣 
  E. 吊床形瓣 
 
6. [单选题]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善惊易恐,现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脉细。本病的治法为( )
  A.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D. 活血祛瘀安神 
  E.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7. [单选题]患者车祸伤后,查体:前胸第5肋间水平之胸骨成角畸形,诊断胸骨横断骨折,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 切开复位钢丝固定 
  B. 夹板固定 
  C. 石膏固定 
  D. 外敷伤药 
  E. 加压包扎 
 
8. [多选题]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
  A. 原发性痛经 
  B. 生理性痛经 
  C. 病理性痛经 
  D. 继发性痛经 
  E. 混合性痛经 
 
9. [单选题]关于胸腺瘤不正确的是
  A. 好发于前上纵隔 
  B. 可合并重症肌无力 
  C. 多不采取手术治疗 
  D. 多为良性 
  E. 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10. [单选题]其分泌与体位变化有关的是
  A. 醛固酮 
  B. 皮质醇 
  C. 促甲状腺素 
  D. 甲状腺素 
  E. 肾上腺素 
 
11. [单选题]最能准确反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指标是
  A. 一秒率 
  B. 肺活量 
  C. 通气储备功能 
  D. 潮气容积 
  E. 肺总量 
 
1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臌胀的主要病机因素的是( )
  A. 气滞 
  B. 血瘀 
  C. 积滞 
  D. 水停 
  E. 动风 
 
13. [单选题]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不包括哪一项
  A. 空气栓塞 
  B. 高血糖 
  C. 低血糖 
  D. 不利切口愈合 
  E. 微量元素缺乏 
 
14.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15. [单选题]隐匿性旁路是指
  A. 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B. PR间期<0.12秒 
  C. 房室旁路仅有前向传导功能 
  D. 房室旁路仅有逆向传导功能 
  E. 既可前向传导,又可逆向传导 
 
16. [单选题]最易导致患儿出生后早期死亡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类型是
  A.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B.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C. 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D. 左回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E. 左前降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17. [单选题]重度创伤病人死亡的常见病因是
  A. 化脓性感染 
  B. 休克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应激性溃疡 
  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8. [多选题]下述检查方法适于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的是( )
  A. 超声心动图 
  B. 增强CT 
  C. 肺核素扫描 
  D. 心血管造影 
  E. 动态心电图 
 
19. [单选题]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 )
  A. 经络系统 
  B. 五脏 
  C. 六腑 
  D. 奇恒之腑 
  E. 血、脉 
 
20. [单选题]患者女,66岁。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手术行脾切除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术后第2天出现无尿,应用呋塞米治疗无效。目前,每天的补液方案应采取
  A. 口服液体 
  B. 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补液 
  C. 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的1/2补液 
  D. 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的1/3补液 
  E. 按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内生水的公式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