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宝典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海量考试试题(G6),更多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宝典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海量考试试题(G6),更多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主要引起鲴的细菌性败血症,造成鲴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菌是()
  A. 迟缓爱德华菌 
  B. 鲴爱德华菌 
  C. 嗜水气单胞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2. [单选题]典型症状病鱼可直接用( )方法检测病毒
  A. 病理切片 
  B. ELISA 
  C. 免疫荧光 
  D. PCR 
 
3. [单选题]( )流行于世界各大洲养殖鱼类,主要发生在海水鱼类
  A.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B.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C.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D. 淋巴囊肿病毒 
 
4. [单选题]水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产者是()
  A. 绿色植物 
  B. 浮游动物 
  C. 鳙 
  D. 鱤 
 
5. [单选题]某村1组6号塘,面积1.2亩,放养夏花草鱼10000尾(平均体长12cm左右)。某年8月底开始发病死鱼,于9月8日诊断为肠炎病与烂鳃病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对池塘用以下哪种药进行消毒( )
  A. 漂白粉 
  B. 硫酸庆大霉素 
  C. 乳酸环丙沙星 
  D. 磺胺类药物 
 
6. [单选题]鱼类接种抗原的剂量过大也会导致( )
  A. 体液免疫增强 
  B. 细胞介导免疫增强 
  C. 免疫耐受 
  D. 过敏反应 
 
7. [单选题]猛水蚤的前、后体部间的活动关节在()
  A. 第5胸节与第1腹节间 
  B. 第4与第5胸节间 
  C. 第1与第2腹节间 
  D. 各个胸节间 
 
8. [单选题]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9. [单选题]下列氨基酸中对于水生动物( )是必需氨基酸
  A. 赖氨酸 
  B. 天冬氨酸 
  C. 酪氨酸 
  D. 甘氨酸 
 
10. [单选题]在污染的水体中最常见的寡毛类是()
  A. 瓢体虫和颤蚓 
  B. 仙女虫和带丝虫 
  C. 颤蚓和水丝蚓 
  D. 仙女虫和瓢体虫 
 
11. [单选题]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 核苷酸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脂肪酸 
 
12. [单选题]凡纳滨对虾生长的盐度范围是()
  A. 15~30 
  B. 25~30 
  C. 0.5~45 
  D. 30~40 
 
13. [单选题]关于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萎缩发生的基础是萎缩器官与组织内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数量减少 
  B. 先天性发育不全也是一种萎缩 
  C. 根据萎缩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生化性萎缩 
  D. 水生动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达到正常发育大小前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14. [单选题]从卵发育至成虫的顺序是( )
  A. 原尾蚴、钩球蚴、裂头蚴 
  B. 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 
  C. 裂头蚴、钩球蚴、原尾蚴 
  D. 裂头蚴、原尾蚴、钩球蚴 
 
15. [单选题]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毒素不包括()
  A. 溶血素 
  B. 菌毒素 
  C. 细胞毒素 
  D. 肠毒素 
 
16. [单选题]该病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注射( )
  A. 锦鲤疱疹病毒灭活疫苗 
  B. 鲤春病毒灭活疫苗 
  C. 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D.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灭活疫苗
某渔场养殖的虹鳟暴发一种全身性传染病,首先出现稚鱼和幼鱼的死亡率突然升高,感染鱼表现昏睡或狂暴等症状,眼球突出且变黑,腹部膨胀,肛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粪便。 
 
17. [单选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适应 
  B. 反应 
  C. 反射 
  D. 兴奋 
 
18. [单选题]硫酸铜属于()
  A. 抗寄生虫药 
  B. 消毒剂 
  C. 抗微生物药 
  D. 中草药 
 
19. [单选题]某病原主要危害虾、龙虾、蟹和贝类等的卵和幼体,尤以潘状期和糠虾期最为严重;在5~35℃、含盐0~6%、pH在6~10时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含盐0~2%,pH为6~10。该病原可能是( )
  A. 螺旋体 
  B. 小瓜虫 
  C. 链壶菌 
  D. 类立克次体 
 
20. [单选题]根据人类活动类型,水环境的污染源不包括( )
  A. 生活污染源 
  B. 工业污染源 
  C. 农业污染源 
  D. 化学性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