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血液副高卫生高级职称终极模考试试题(P5),更多临床血液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时,红细胞直方图特点为
A. 峰右移、底变宽
B. 峰左移、底无改变
C. 直方图无改变
D. 峰右移,底不变
E. 峰左移、呈双峰
2. [单选题]区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最佳试验是
A. 酸溶血试验
B. 抗人球蛋白试验
C.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 骨髓铁染色
E. 过氧化物酶染色
3. [单选题]临床最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方法是
A. 全血阻抗法
B. 光散射比浊法
C. 微量反应板法
D. PRP透射比浊法
E. 自发性聚集试验测定
4.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血管内溶血 ( )
A. PNH
B. 缺铁性贫血
C. 脾功能亢进
D.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5. [单选题]某实验室在参加血糖项目室间质量评价中,五个标本有两个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分为60%,并且其偏倚均为正,常提示测定系统存在误差类型是
A. 随机误差
B. 过失误差
C. 操作误差
D. 系统误差
E. 试剂误差
6. [单选题]免疫沉淀反应理论上不能用于
A. RF的测定
B. 血型鉴定
C. 抗链球菌“O”的测定
D. 补体C3的测定
E. 脑脊液IgG定量测定
7. [单选题]通常机体止血最快速的反应是
A. 血小板黏附
B. 血小板聚集
C. 血管收缩
D. 凝血因子活化
E. 纤溶系统激活
8. [单选题]目前我国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清无机磷测定方法是
A. 还原钼蓝法
B. 染料结合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
E.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9. [单选题]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L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
B. 100%CLL有克隆性核型异常
C. 染色体异常以+12最多见
D. CLL患者核型演变很少见,一旦发生往往预后不良
E. 染色体结构异常以14q+最常见
10. [单选题]可能影响血小板直方图的因素有
A. 白细胞减少
B. 核左移
C. 巨红细胞增加
D. 小红细胞增加
E.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
11. [单选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原因是
A. C1抑制分子缺陷
B. C3缺陷
C. C3灭活因子缺陷
D. 衰变加速因子缺陷
E. CR3和CR4缺陷
12. [单选题]下列哪种血液病可能会首次到骨科就诊( )。
A. 粒细胞缺乏症
B. 皮肤性淋巴瘤
C. 巨幼细胞贫血
D. 轻型血友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3. [单选题]白血病的MICM分型,不包括下列何项
A. 组织病理学
B. 分子生物学
C. 细胞遗传学
D. 形态学
E. 免疫学
14. [单选题]以下关于贫血的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表现,如皮肤、黏膜、指甲苍白
B. 呼吸加速加深,心率加快,患者感觉心悸、气短,活动时尤甚
C. 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D. 缺铁性贫血时有反甲、指甲干燥
E. 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常有黄疸、脾大
15. [单选题]关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失去自我更新能力
B. 形态类似淋巴细胞
C. 能分化为造血祖细胞
D. 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E. 在特定条件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细胞结节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Ph染色体说法正确的是 ( )
A. CML白血病患者有大约10%Ph染色体阳性
B. Ph染色体仅见于粒细胞
C. 是1955年首次在美国费城发现的CML髓细胞中有特征的染色体
D. 少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也可出现Ph染色体
E. Ph染色体是指t(9,22)(q34;q12)
17. [单选题]血液病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为
A. 血液生化检查
B. 细胞遗传学检查
C.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D.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E.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18. [单选题]再生障碍危象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网织红细胞及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危象是由以下哪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过性造血衰竭引起的再生障碍危象( )。
A. 人类微小病毒B19
B. 疟原虫
C. 伤寒杆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1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骨髓纤维化的要点
A. Ph染色体检查
B. NAP染色积分
C. 脾肿大程度
D. 骨髓活检
E. 泪滴状红细胞比例
20. [单选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中粒细胞显著增生,以哪组细胞居多
A. 早幼粒、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
B. 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
C. 中性中幼粒和分叶核粒细胞
D. 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E. 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