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正高冲刺密卷解释(F3),更多口腔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不能从问诊中获得的是( )
  A. 面赤 
  B. 黄疸 
  C. 苔白 
  D. 头痛 
  E. 食欲 
 
2. [多选题]铸造金属桥的铸道安插方法一般采用栅栏式,其优点是
  A. 操作相对简便 
  B. 节省材料 
  C. 便于包埋 
  D. 可以使各个熔模处于同一高度 
  E. 各个铸道长度一致,有利于防止收缩变形 
 
3.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 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E. 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 
 
4. [多选题]远中游离端义齿何时不能使用RPI卡环
  A. 患者口腔前庭深度过浅 
  B. 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 
  C. 观测线低,接近龈缘 
  D. 基牙条件差而牙槽嵴条件好时 
  E. 基牙条件好而牙槽嵴条件差时 
 
5. [多选题]菌斑控制的方法有
  A. 刷牙 
  B. 切龈术 
  C. 洁治术 
  D. 含漱剂 
  E. 牙周夹板 
 
6. [多选题]对于孤立基牙在装盒时的处理方法是
  A. 不能将石膏基牙削平,以免卡环移位 
  B. 孤立基牙不要靠近型盒壁,离开1cm以上 
  C. 将石膏基牙完全削去,卡环臂悬空 
  D. 将石膏基牙卡环以上部分削平 
  E. 使蜡型全部暴露,形成上半盒的石膏陟嵴 
 
7. [多选题]关于贝尔面瘫描述正确的是
  A. 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突发性单侧面瘫 
  B. 起病急骤,少自觉症状 
  C. 口角肌抽搐 
  D. 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吹风、鼓气;眼睑闭合不全 
  E. 有的患者额纹存在 
 
8. [多选题]下列属于舌下区内容的为
  A. 舌下腺 
  B. 颌下腺深部及颌下腺导管 
  C. 舌神经 
  D. 舌下神经及舌下动脉 
  E. 颌下淋巴结 
 
9. [多选题]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共有的药物是( )
  A. 白术 
  B. 茯苓 
  C. 炙甘草 
  D. 人参 
  E. 干姜 
 
10. [多选题]关于基牙倒凹深度与坡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般倒凹坡度应大于20° 
  B. 倒凹深度越大,固位力越大 
  C. 倒凹深度相同时,坡度越大,固位越差 
  D. 倒凹坡度越大,对基牙面的正压力越大 
  E. 倒凹坡度又称水平倒凹 
 
11. [多选题]反映胆汁淤积的血清酶有
  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 5′-核苷酸酶 
  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D. 碱性磷酸酶 
  E. γ-谷氨酰转移酶 
 
12. [多选题]以下哪些探诊深度可认为有牙周炎
  A. 1mm 
  B. 2mm 
  C. 3mm 
  D. 4mm 
  E. 5mm 
 
13.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
  A.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C. 调和诸药药性 
  D. 针对某些症状发挥作用 
  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14.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穴中善治乳痈、瘰疬的穴是( )
  A. 环跳 
  B. 肩井 
  C. 悬钟 
  D. 足窍阴 
  E. 风池 
 
15. [单选题]肝胃不和型恶阻的主症不包括( )
  A. 妊娠初期口淡,呕吐清涎 
  B. 胸满肋痛 
  C. 嗳气叹息 
  D. 头胀而晕,烦渴口苦 
  E. 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16. [多选题]内伤咳嗽多以调理脏腑为主,表现为( )
  A. 清泄肝火 
  B. 宁心安神 
  C. 健脾 
  D. 补肾 
  E. 养肺 
 
17. [多选题]下列疾患中,补肾益精法对其有较好疗效的是( )
  A. 生殖系统肿瘤 
  B. 乳腺肿瘤 
  C. 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 
  D. 放疗后骨髓抑制 
  E. 化疗后骨髓抑制 
 
18. [单选题]气阴两虚型胸痹宜选用( )
  A. 四君子汤 
  B. 四物汤 
  C. 归脾汤 
  D. 六味地黄丸 
  E.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19. [多选题]关于药物止血法的适用范围,正确的是
  A. 组织渗血 
  B. 小静脉出血 
  C. 小动脉出血 
  D. 知名的动静脉出血 
  E. 可全身及局部应用 
 
20. [单选题]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 寒邪入里,直中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