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口腔内科卫生副高易错易混考试试题(X2),更多口腔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核桩冠说法正确的有
A. 在完成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再行核桩冠修复
B. 干髓术治疗后可以行核桩冠修复
C. 前牙外伤牙折伴牙周膜撕裂伤,根管治疗后开始桩冠修复至少要1周
D. 桩冠不能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
E. 冠桩的长度至少为根长的4/5
2. [单选题]关于牙的萌出描述,正确的是
A. 牙冠形成后向面移动至达到功能位的过程
B. 牙根形成至牙进入口腔
C. 牙尖进入口腔到与对咬合时期
D. 牙冠形成至牙尖进入到口腔
E. 牙根形成至牙尖进入口腔到功能位
3. [单选题]某一患者剧烈腹痛,检查发现P-AM为正常值的10倍,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 急性肾炎
B. 急性肝炎
C. 慢性肝炎
D. 急性胰腺炎
E. 脂肪肝
4. [单选题]备洞和充填过程中,保护牙髓的措施为
A. 较大球钻间断磨除
B. 近髓处保留少许软化牙本质
C. 随时用水冲洗窝洞
D. 一般需双层垫底
E. 包括以上各项
5. [单选题]天疱疮的临床类型
A. 萎缩型、肥厚型
B. 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
C. 斑块状、颗粒状、皱纸状、疣状
D. 光滑型、结节型
E. 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6. [单选题]鉴别深龋和牙髓炎时,用冰条做温度测验应避免
A. 隔离唾液
B. 干燥牙面
C. 融化冰水接触牙龈
D. 冰条置于颊面中1/3
E. 选对照牙
7. [单选题]下列关于腭大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位于硬腭后部
B. 在硬腭后缘前约0.5cm
C. 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4交界处
D. 是翼腭管的下口
E. 腭前神经和腭大血管由此孔穿出
8. [单选题]氟化物防龋作用机制是
A. 降低釉质表层的溶解度
B. 改变口腔生态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
C. 抑制糖蛋白在釉质表面的黏附
D. 促进釉质再矿化
E. 以上均正确
9. [单选题]关于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 典型的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
B. 临床表现为鼻和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衰竭
C. 口腔黏膜肿胀增生、表现分叶状或增厚肿大,增厚黏膜易被咬伤形成创伤性溃疡
D. 皮肤可有瘀点、红斑、坏死性结节、丘疹、浸润块及溃疡等
E. 颅脑X线片检查可见骨组织破坏
10. [单选题]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为( )
A. 小建中汤
B. 桂枝汤
C. 大建中汤
D. 四君子汤
E. 补中益气汤
11. [单选题]牙周脓肿的发病因素不包括 ( )
A. 牙周袋壁的化脓性炎症向深部发展,脓液不能排入袋内
B. 牙周袋迂回曲折、涉及多个牙面,脓性渗出物不能顺利引流
C. 洁治,刮治动作粗暴,将牙石碎片推入牙周袋深部
D. 异物刺入牙间乳头,引起化脓性炎症
E. 根管治疗时髓室底或根管壁侧穿,引起化脓性炎症
12. [单选题]预防性矫治多用
A. 活动矫治器
B. 固定矫治器
C. 功能矫治器
D. 磁力矫治器
E. 以上都不是
13. [单选题]某患者,胆结石术前查体,心电图提示: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即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后阻滞恢复,此后又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应诊断为
A. 窦房传导阻滞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4. [多选题]按支持形式将可摘局部义齿分为
A. 黏膜支持式义齿
B. 整铸支架式义齿
C. 弯制支架式义齿
D. 牙支持式义齿
E. 混合支持式义齿
15. [单选题]乳牙外伤的好发年龄是
A. 出生~8个月
B. 1~2岁
C. 3~4岁
D. 5~6岁
E. 7~9岁
16. [多选题]肾脏触诊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
B. 受检查者可采取平卧位
C. 受检查者可采取立位
D. 一般采用双手触诊法
E. 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
17. [单选题]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是
A. 夜磨牙
B. 菌斑
C. 口腔卫生习惯
D. 修复体的光洁度
E. 以上均是
18. [单选题]下列有关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为良性肿瘤,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B. 为良性肿瘤,无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C. 为良性肿瘤,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易发生转移
D. 为良性肿瘤,无局部浸润性生长,不易复发
E. 为良性肿瘤,有局部浸润性生长,不易复发
19.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20. [单选题]致病后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病邪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