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资格考前模拟题(X0),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资格考前模拟题(X0),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性微温而善于芳香化湿的药物是
  A. 香薷 
  B. 佩兰 
  C. 砂仁 
  D. 豆蔻 
  E. 藿香 
 
2. [单选题]患者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头眩,心悸,腹痛,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治用
  A. 真武汤 
  B. 五苓散 
  C.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D. 柴胡桂枝干姜汤 
  E. 猪苓汤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互用关系
  A.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B.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C.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D. 形归气,气归精 
  E. 精食气,气生形 
 
4.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5. [单选题]《金匮要略》所论"肺胀"的病机是
  A. 上焦虚寒,肺气郁闭 
  B. 风热犯肺,肺气胀满 
  C. 饮阻气逆,肺失肃降 
  D. 痰浊阻肺,气道不利 
  E. 外寒内饮,肺失宣肃 
 
6. [单选题]患者,女,30岁。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咳嗽痰多,舌苔薄白,脉弦。首选药物是
  A. 柴胡 
  B. 陈皮 
  C. 木香 
  D. 苍术 
  E. 藿香 
 
7. [单选题]羚角钩藤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浙贝 茯神木 
  B. 天麻 鲜生地 
  C. 菊花 鸡子黄 
  D. 竹茹 生甘草 
  E. 桑枝 生白芍 
 
8. [单选题]精神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短声,称为
  A. 音哑 
  B. 失音 
  C. 瘖 
  D. 鼻鼾 
  E. 太息 
 
9. [单选题]"贫贱之人多劳力""劳力者则中实而骨劲筋强"所反映的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C.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 [单选题]白血病细胞浸润部位中最难控制的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骼 
  D. 淋巴结 
  E. 脑膜及脑组织 
 
11. [单选题]十枣汤服用的最佳时间是
  A. 饭后服 
  B. 饭前服 
  C. 睡前服 
  D. 不拘时服 
  E. 清晨空腹服 
 
12. [单选题]患者,女,40岁。有慢性肾炎病史,现面浮肢肿,身热汗出,口干不欲饮,胸脘痞闷,腹部胀满,纳食不香,尿黄短少,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中医证型是
  A. 痰湿证 
  B. 湿浊证 
  C. 水湿证 
  D. 湿热证 
  E. 血瘀证 
 
13. [单选题]下列对开窍剂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辨明病性之寒热 
  B. 辨明闭证脱证 
  C. 中病即止 
  D. 加热煎煮 
  E. 孕妇慎用 
 
14. [单选题]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应选用的药组是
  A. 葛根、菊花、蔓荆子 
  B. 桑叶、菊花、柴胡 
  C. 香薷、紫苏、防风 
  D. 升麻、葛根、蝉蜕 
  E. 薄荷、葱白、牛蒡子 
 
15. [单选题]附子与干姜具有的共同功效是
  A. 补火助阳 
  B. 回阳救逆 
  C. 温肺化饮 
  D. 温中止呕 
  E. 温经止痛 
 
16. [单选题]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属于乌梅丸的组成
  A. 干姜、细辛 
  B. 黄柏、桂枝 
  C. 黄连、当归 
  D. 槟榔、附子 
  E. 人参、附子 
 
17. [单选题]黄龙汤的功用是
  A. 泻热通便,滋阴益气 
  B.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C.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D.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18. [单选题]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最可能的是
  A. 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 脂肪肝 
  D. 肝淤血 
  E. 肝癌 
 
19. [单选题]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者,属
  A. 少阳热化证 
  B. 阳明经证 
  C. 阳明腑证 
  D. 少阳病证 
  E. 太阳病证 
 
20. [单选题]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胎儿期 
  C. 围产期 
  D. 新生儿期 
  E. 婴幼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