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副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D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18   [手机版]    

(副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D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D9),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鉴别活动性角膜病变与陈旧性角膜病变,正确的是( )

A. 病变是否边界清楚,有无光泽
B. 荧光素是否着色
C. 有无睫状充血和刺激症状
D. 病变位置和深浅
E. 角膜知觉是否减退


2. [单选题]取穴的方法不包括

A. 经验取穴
B. 近部取穴
C. 远治取穴
D. 随证取穴
E. 辨证取穴


3. [多选题]据《素问·痿论》的内容,"肾热"的诊断要点是( )

A. 色白
B. 色黑
C. 毛败
D. 齿稿
E. 爪枯


4. [单选题]舌肿胀而青紫晦暗者,是由于

A. 气血壅滞,将要发斑
B. 心脾有热
C. 湿热痰饮上溢
D. 中毒
E. 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5. [多选题]甘草的功效是

A. 补脾益气
B. 清热解毒
C. 祛痰止咳
D. 缓急止痛
E. 调和药性


6. [单选题]视网膜内层组织的营养来源于以下几个血管组织,除了:

A. 睫状后短动脉
B. 视网膜颞上动脉
C. 视网膜颞下动脉
D. 视网膜鼻上动脉
E. 视网膜鼻下动脉


7. [单选题]足太阴脾经的终止穴是( )

A. 周荣
B. 大包
C. 隐白
D. 俞府
E. 天池


8. [单选题]三阴交穴位于( )

A. 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B. 外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
C.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
D.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E. 外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


9. [多选题]一般外治法中有两种方法常先后使用,此法是

A. 敷法
B. 冲法
C. 洗法
D. 薰法
E. 点眼药法


10. [单选题]患者,男,29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痛热,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数而有力,宜首选

A. 生地
B. 玄参
C. 赤芍
D. 紫草
E. 知母


11. [多选题]大头瘟发病,其感邪途径为( )

A. 自口鼻而入
B. 先犯卫,气分
C. 可攻窜头面
D. 可伏于膜原
E. 可内陷营血


12. [单选题]患者,女,65岁,月经淋沥不断,腰膝酸软,行走无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舌红苔薄,脉细,宜首选

A. 龟甲
B. 地骨皮
C. 黄芪
D. 知母
E. 山药


13. [多选题]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

A. 见于中度或高度远视
B. 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
C. 有弱视先治疗弱视
D. 眼球运动无明显的限制
E. 可以手术治疗


14. [单选题]手厥阴心包经脉的循行起始的部位是( )

A. 中焦
B. 心中
C. 胸中
D. 中脘
E. 心包络


15. [单选题]下列关于按诊的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A. 先触摸,后按压
B. 由轻而重
C. 由浅入深
D. 从病变区域开始
E. 先上后下


16. [多选题]焦虑症的治疗药物有

A. 地西泮
B. 去甲羟西泮
C. 美洛昔康
D. 艾司唑仑
E. 普萘洛尔


17. [单选题]湿温,症见身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烦,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其病机为

A. 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B. 湿热弥漫三焦
C.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D. 气分湿热蕴蒸,酿成热毒
E. 湿热郁阻少阳


18. [单选题]身灼热,丹痧突然陷没,沉昏如迷,肢体厥冷,汗多,气息微弱,脉沉伏,证属

A. 热陷心包
B. 卫营同病
C. 气营两燔
D. 内闭外脱
E. 卫气同病


19. [多选题]巴豆的功效是

A. 峻下攻积
B. 逐水退肿
C. 清热解毒
D. 祛痰利咽
E. 外用蚀疮


20. [多选题]善治虫蛇咬伤的药是

A. 紫花地丁、半边莲
B. 金钱草、虎杖
C. 七叶一枝花、拳参
D. 穿心莲、山慈菇
E. 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eqj99o.html
  • 下一篇:2024中医眼科医学副高专项训练在线题库(E0) 脉滑数,后者可伴脾虚寒证# 前者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气机郁滞,痰郁化热生风,上扰清窍 肝胃虚寒,倦卧#上焦虚寒,和胃止呕 化湿和胃,短气#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风重于热 热重于风# 风热并重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