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B5),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B5),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 )
  A. 肾阳虚证 
  B. 肾精不足证 
  C. 肾气不固证 
  D. 肾阴虚证 
  E. 心肾阳虚证 
 
2.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A. 麻黄、杏仁、芍药、干姜、桔梗、陈皮、炙甘草 
  B. 麻黄、杏仁、葛根、桂枝、茯苓、大枣、炙甘草 
  C. 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D. 桂枝、葛根、麻黄、生姜、桔梗、大枣、炙甘草 
  E. 桂枝、芍药、麻黄、葛根、五味子、生姜、人参、半夏 
 
3. [单选题]患者心下痞,按之濡软,复见恶寒汗出。可用下列哪方治疗
  A. 附子泻心汤 
  B. 五苓散 
  C. 半夏泻心汤 
  D. 大黄黄连泻心汤 
  E. 生姜泻心汤 
 
4. [多选题]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
  A. 里热 
  B. 阴伤 
  C. 气虚 
  D. 表寒 
  E. 水停 
 
5. [多选题]阳气的失常可导致哪些病证( )
  A. 偏沮 
  B. 痤痱 
  C. 偏枯 
  D. 风疟 
  E. 薄厥 
 
6. [多选题]桂枝人参汤证可见( )
  A. 发热 
  B. 里急后重 
  C. 心下痞硬 
  D. 利下不止 
  E. 利下赤白黏液 
 
7. [单选题]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成 
 
8. [单选题]决定湿温病湿热之邪从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宗气的盛衰 
  B. 病程的长短 
  C. 肾气的盛衰 
  D. 中气的盛衰 
  E. 卫气的盛衰 
 
9. [多选题]温邪的共同特性主要有( )
  A. 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B. 从外侵袭人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C. 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故又称为时令温邪,或简称时邪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或转化,如热灼成燥、热蒸湿动、寒郁化热等 
  E. 不同的温邪入侵部位有别,如风热病邪首先犯肺,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困阻太阴脾 
 
10. [单选题]灼痛多为( )
  A. 气滞 
  B. 血瘀 
  C. 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 
  D. 寒邪凝滞 
 
11. [多选题]《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五脏"有关的是( )
  A. 诸胀腹大 
  B. 诸寒收引 
  C. 诸痉项强 
  D. 诸痛痒疮 
  E. 诸风掉弦 
 
12. [单选题]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刺痛固定不移 
  B. 部位游走不定 
  C. 随情绪而增减 
  D. 症状时轻时重 
  E. 随气行而痛减 
 
13.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A. 痈肿 
  B. 大偻 
  C. 痤疿 
  D. 瘘 
  E. 疖 
 
14. [单选题]食滞胃脘证的大便特点是( )
  A. 大便干结 
  B. 大便酸腐 
  C. 大便稀溏 
  D. 完谷不化 
  E. 大便不调 
 
15. [单选题]面色黄的病机主要是( )
  A. 阴寒内盛 
  B. 肾阳不足 
  C. 肾阴亏损 
  D. 心阴亏虚 
  E. 脾虚湿蕴 
 
16. [单选题]疾病的标本,实质上反映了疾病的( )
  A. 轻与重 
  B. 安与危 
  C. 虚与实 
  D. 表与里 
  E. 本质与现象 
 
17.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中在调补阴阳两虚方面,多侧重于
  A. 甘寒养阴 
  B. 辛温通阳 
  C. 苦寒坚阴 
  D. 甘温扶阳 
  E. 温补肾阳 
 
18. [单选题]以下哪种说法最准确( )
  A. 质清稀,流注于脏腑的为津 
  B. 质稠厚,渗注于血脉的为津 
  C. 质清稀,灌注于骨节、脑、髓的为津 
  D. 质稠厚,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的为津 
  E. 质清稀,布散于肌表孔窍、渗注于血脉的为津 
 
19. [单选题]观察病情时,若见病人面色为黄色,则为( )
  A. 热证 
  B. 虚证 
  C. 痛证 
  D. 瘀血 
  E. 惊风 
 
20. [多选题]以下哪些是《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治疗胸痹的方( )
  A. 薏苡附子散 
  B. 栝楼薤白半夏汤 
  C. 乌头赤石脂丸 
  D. 苓桂术甘汤 
  E. 人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