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儿童保健卫生职称正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解析(B1),更多儿童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儿童保健卫生职称正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解析(B1),更多儿童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婴儿期的保健原则,下述观念正确的是
  A. 保暖 
  B.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C. 定期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 
  D. 预防疾病,防止意外 
  E. 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2. [多选题]下列哪些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A. 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 
  B. 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C. 基因诊断 
  D. 24h尿铜测定 
  E. 同位素铜结合试验 
 
3.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 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E. 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 
 
4. [单选题]喘证的发病部位主要在( )
  A. 脾、肺 
  B. 心、肺 
  C. 肺、肾 
  D. 心、肝 
  E. 心、肾 
 
5. [多选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特点有
  A. 具有非典型性 
  B. 具有多变性 
  C. 具有迁延性 
  D. 对激素及免疫抑制药不敏感 
  E. 预后好,大多可自然缓解 
 
6. [单选题]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
  A. 散寒解表 
  B. 扶正解表 
  C. 解肌发汗 
  D. 解表发汗 
  E. 宣肺解表 
 
7. [单选题]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
  A. 脉来无力 
  B. 脉来虚浮 
  C. 脉来细软 
  D. 脉来沉细 
  E. 脉来浮而细软 
 
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宜用汗法的是( )
  A. 表邪已解 
  B. 麻疹已透 
  C. 疮疡已溃 
  D. 自汗、盗汗 
  E. 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 
 
9. [多选题]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
  A.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B. 联合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C. 有效的支持治疗及抗菌治疗 
  D. 良好的无菌治疗环境 
  E. 中医中药治疗 
 
10.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
  A. 邪犯肌表 
  B. 外邪入里 
  C. 邪在半表半里 
  D. 邪犯肠胃 
  E. 邪犯肺卫 
 
11.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准备戒烟阶段的行为技巧
  A. 接受 
  B. 推迟 
  C. 回避 
  D. 避免 
  E. 分心 
 
12. [单选题]下列各证中,一般不见面色白的是( )
  A. 气虚证 
  B. 血虚证 
  C. 寒证 
  D. 阴虚证 
  E. 阳虚证 
 
13.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作为阳经循行于( )
  A. 身侧边 
  B. 身前 
  C. 身后 
  D. 足阳明胃经内侧 
  E. 足太阳膀胱经内侧 
 
14. [多选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
  A. 解释生理现象 
  B. 解释病理传变 
  C. 指导诊断疾病 
  D.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E. 指导临床治疗 
 
15. [多选题]根据哪些检查可鉴别3种非典型苯丙酮尿症
  A. 尿蝶呤分析 
  B. 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 
  C. 皮肤成纤维细胞酶学测定 
  D. 尿三氯化铁试验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 )
  A. 补气活血,镇惊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E. 以上均不是 
 
17. [单选题]组成解表剂的主要药物是( )
  A. 辛凉解表药 
  B. 辛散解表药 
  C. 辛温解表药 
  D. 祛风散湿药 
  E. 疏散风湿药 
 
18. [多选题]卫生统计学主要用于
  A. 研究社会条件,环境因素及生物因素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B. 评价医疗卫生措施的质量和效果 
  C.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D. 电子计数器的普及 
  E. 正确认识医学科研及医学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19. [多选题]脉搏至数较正常脉象慢的有( )
  A. 迟脉 
  B. 紧脉 
  C. 涩脉 
  D. 结脉 
  E. 代脉 
 
20. [单选题]"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
  A. 阴中求阳 
  B. 阳病治阴 
  C. 寒因寒用 
  D. 寒者热之 
  E. 热者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