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用设备能力考评考试宝典2024核医学医师笔试考试试题(F8),更多核医学医师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频道。
1. [单选题]中轴骨不包括( )。
A. 脊椎骨
B. 颅骨
C. 胸骨
D. 锁骨
E. 肋骨
2. [单选题]正常淋巴显像特点不包括( )
A. 淋巴结显像清晰,圆形或卵圆形
B. 两侧淋巴引流速度基本对称
C. 淋巴链连续,无中断
D. 淋巴结肿大融合,放射性浓聚
E. 除心、肝、脾可显影外,引流区域外不出现放射性浓聚
3. [单选题]γ照相机准直器的灵敏度高表明( )。
A. 准直器的半高全宽度小
B. 准直器采用了铅合金
C. 准直器车设计合理
D. 准直器的能量线性好
E. γ光子的通过率高
4. [多选题]运动试验的相对禁忌证包括( )
A. 劳累性心绞痛
B. 不稳定型心绞痛
C. 急性心肌梗死
D. 严重心律紊乱
E. 急性心肌炎
5. [单选题]极坐标靶心图是利用心肌灌注显像的( ),经处理后得到的二维平面图像。
A. 垂直长轴断层图像
B. 水平长轴断层图像
C. 垂直长轴断层图像+水平长轴断层图像
D. 水平长轴断层图像+短轴断层图像
E. 短轴断层图像
6. [单选题]核素骨显像在下列哪些方面优于常规X射线及CT显像( )
A.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
B.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
C. 移植骨存活的监测
D. 原发性骨肿瘤侵犯范围的确定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学检测包括生物学纯度、生物分布和显像、毒性效应及药代动力学检测
B. 放射性药物质量检测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三方面
C. 化学检测包括pH值、化学量、化学纯度及放射化学纯度检测
D. 物理检测包括性状、放射性核纯度、放射性活度与比活度检测
E. 以上都对
8. [单选题]结节部位不摄取或摄取放射性很少为( )。
A. “冷”结节
B. “热”结节
C. “凉”结节
D. “温”结节
E. 占位性病变
9. [单选题]有关肾上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质约占腺体的90%左右,其组织结构由外向里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B. 正常肾上腺位于腹膜后间隙,脊柱的两侧
C. 肾上腺由功能各异的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D. 左肾上腺呈三角形,右肾上腺多呈半月形
E. 位于肾上腺中央的部分为髓质,约占腺体的10%,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0. [单选题]正常骨显像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全身骨髂放射性分布均匀而且对称
B. 胸骨清晰可见,胸锁关节和胸骨柄处常见有放射性增高表现
C. 双肾一般是不显像的
D. 鼻咽部浓聚较高放射性
E. 老年人双膝关节处可浓聚较多显像剂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 )
A. 肝硬化性结节
B. 肝囊肿
C. 肝血管瘤
D. 肝脓肿
E. 脂肪肝
12. [单选题]放射性核纯度一般要求大于( )
A. 99%
B. 95%
C. 90%
D. 80%
E. 85%
13. [单选题]当母核的半衰期是子核半衰期的多少倍时,出现长期平衡?( )
A. 50
B. 1
C. 5
D. 2
E. 500
14. [单选题]骨显像时,为局部特殊体位像的是( )。
A. 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B. 全身骨显像
C. 平面骨显像
D. 断层骨显像
E. 前位骨显像
15. [单选题]评价医学诊断效能的方法中,哪项指标是将灵敏度和特异性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
A. 假阳性率
B. 阳性结果预测值
C. 准确性
D. 阴性结果预测值
E. 假阴性率
16. [单选题]131I治疗Graves甲亢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
A. 甲状腺功能低下
B. 复发
C. 甲状腺癌
D. 内分泌突眼
E. 染色体畸变
17. [单选题]限制并选择允许一定能量的脉冲进入并被记录,不在此窗的位置与宽度范围内的脉冲则被剔除的装置为( )
A. 准直器
B. 闪烁晶体
C. 光电倍增管
D. 放大器
E. 脉冲分析器
18. [单选题]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如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 )。
A. 很可能有病
B. 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C. 只提示可能有病
D. 提示很可能正常
E. 可以肯定有病
19. [单选题]以下说法是准确的是( )。
A. 肺段是肺的基本单位,体积大小不一,呈锥形体,尖向肺门,底向肺的表面
B.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上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C. 下呼吸道只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D. 上呼吸道只有气体传导的功能
E.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0. [单选题]假阴性率的计算公式是( )。
A. 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B. 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C. 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D. 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E. 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