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三基(药师)2024冲刺密卷讲解(N6),更多医学临床三基考试(药师三基)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医学三基考试频道。
1. [多选题]与药事管理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宗旨是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
B. 宏观药事管理是指国家依照宪法通过立法,政府依法通过施行相关法律、制定并施行相关法规、规章,对药事活动施行的必要管理
C. 微观药事管理是指药事组织依法通过施行相关管理措施,对药事活动施行的必要管理
D. 药事管理还包括职业道德范畴的自律性管理
E. 药事管理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 [多选题]与药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药有关的事情
B. 与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使用相关的活动
C. 包括与药品的研发、制造、采购、储藏、营销、运输、使用价格、储备、医疗保险等有关的活动
D. 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E. 包括职业道德范畴的自律性管理
3. [单选题]下列关于粉体润湿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粉体的润湿性常用接触角表示
B. 粉体的润湿性常用休止角表示
C. 接触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
D. 休止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
E. 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剂的崩解无关
4. [多选题]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内容包括( )
A. 均一性检查
B. 物理常数检查
C. 有效性检查
D. 安全性检查
E. 纯度检查
5. [多选题]药事管理的内容包括( )
A. 药品监督管理
B. 基本药物管理
C. 药品价格和储备管理
D. 医疗保险用药与定点药店的管理
E. 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药学服务质量的管理
6. [单选题]以下关于药剂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
B. 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C.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
D.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E. 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7. [多选题]下列属于第二信使的有( )
A. 环磷腺苷
B. 环磷鸟苷
C. 肌醇磷脂
D. 钙离子
E. G蛋白
8.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C. 《黄帝内经》
D. 《山海经》
E. 《佛罗伦萨处方集》
9. [单选题]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入适量溴化钾的作用是
A. 防止亚硝酸逸失
B. 防止重氮盐分解
C. 加速反应
D. 延缓反应
E. 使终点清晰
10. [单选题]GLP指的是( )
A.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C.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D.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E.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1. [单选题]关于控释制剂特点中,错误的论述是( )
A. 释药速度接近一级速度
B. 可使药物释药速度平稳
C. 可减少给药次数
D. 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E. 称为控释给药体系
12. [多选题]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时的条件有
A. 在中性乙醇溶液中滴定
B.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C. 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
D. 以酚酞为指示剂
E. 反应摩尔比为1:1
13. [多选题]量效曲线包含的特异性变量有( )
A. 极量
B. 强度
C. 量效变化速度
D. 个体差异
E. 最大效应
14. [单选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药工业用筛的"目"数是表示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分米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英尺长度上筛孔数目
E. 每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15. [多选题]司可巴比妥钠含量测定的方法有
A. 亚硝酸钠法
B. 铈量法
C. 溴量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溴酸钾法
16. [多选题]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
A. 回流法
B. 渗漉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煎煮法
E. 浸渍法
17. [单选题]影响渗透泵式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
A. 膜的厚度
B. 释药小孔的直径
C. pH值
D. 片芯的处方
E. 膜的孔率
18. [多选题]不具有靶向性的制剂是( )
A. 静脉乳剂
B. 毫微粒注射液
C. 混悬型注射液
D. 脂质体注射液
E. 口服芳香水剂
19. [多选题]颗粒剂的特点为
A. 飞散性和聚结性均较小
B. 附着性较散剂大
C. 流动性好,有利于分剂量
D. 服用方便,可适当加入矫味剂、着色剂等
E. 必要时可对颗粒进行包衣
20. [多选题]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A. 药物的鉴别
B. 药物的剂型改进
C. 药物的杂质检查
D. 药物的疗效评价
E. 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