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变态反应医学副高易混易错题库(L3),更多变态反应(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变态反应医学副高易混易错题库(L3),更多变态反应(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是因为( )
  A. 肝火过旺 
  B. 肾火过旺 
  C. 心火过旺 
  D. 胆火过旺 
  E. 肺火过旺 
 
2. [单选题]湿热浸淫证湿疮的主要证候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发病较缓 
  B. 皮肤潮红灼热 
  C. 水疱渗液瘙痒 
  D. 可泛发全身 
  E. 伴身热心烦 
 
3. [多选题]诊断闭经最有意义的有( )
  A. 女子12岁月经尚未来潮 
  B. 妊娠期无月经 
  C.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 
  D.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E.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自身之月经周期3个周期以上未来潮者 
 
4. [单选题]不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成分是
  A. B细胞 
  B. Tc细胞 
  C. Th细胞 
  D. 细胞因子 
  E. 单核-吞噬细胞 
 
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 过敏性哮喘 
  B. 过敏性鼻炎 
  C. 接触性皮炎 
  D. 过敏性胃肠炎 
  E. 荨麻疹 
 
6. [单选题]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内联系的是( )
  A. 皮部 
  B. 别络 
  C. 正经 
  D. 奇经 
  E. 经别 
 
7.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 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E. 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 
 
8. [多选题]当归补血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当归 
  B. 白芍 
  C. 桂枝 
  D. 黄芪 
  E. 炙甘草、大枣 
 
9. [多选题]在血证的治疗上,应注意( )
  A. 止血不留瘀 
  B. 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药 
  C. 夹有血块者,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D.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E.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 
 
10. [多选题]银翘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金银花、连翘 
  B. 荆芥穗、淡豆豉 
  C. 生姜、大枣 
  D. 桔梗、薄荷、牛蒡子 
  E. 淡竹叶、芦根 
 
11. [单选题]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 )
  A. 辨病论治 
  B. 辨证论治 
  C. 异病同治 
  D. 已病防病 
  E. 扶正祛邪 
 
12. [多选题]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果可以是( )
  A. 肉芽肿形成 
  B. 皮肤局部红肿、硬结 
  C. 移植排斥反应 
  D. 剥脱性皮炎 
  E. 支气管哮喘 
 
13. [单选题]阳水病证属风水泛滥者,其最佳选方是( )
  A. 麻黄汤 
  B. 五苓散 
  C. 越婢加术汤 
  D. 疏凿饮子 
  E. 实脾饮 
 
14. [单选题]患者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
  A. 理气消胀 
  B. 消食导滞 
  C. 理气和胃 
  D. 消食健脾 
  E. 和胃止呕 
 
15. [多选题]奇经八脉的作用是( )
  A. 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B. 加强五脏六腑间的联系 
  C. 与肝、肾、脑、髓关系密切 
  D.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E. 统率全身经脉 
 
16. [单选题]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
  A. 益气养血 
  B. 补肾宁心 
  C. 养心安神 
  D. 解郁化痰 
  E. 疏肝解郁 
 
17. [单选题]引起Ⅲ型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
  A. M¢ 
  B. 血小板 
  C. 淋巴细胞 
  D. 嗜中性粒细胞 
  E. NK细胞 
 
18. [单选题]《医林改错》的作者是( )
  A. 王清任 
  B. 张仲景 
  C. 吴有性 
  D. 刘完素 
  E. 张锡纯 
 
19. [单选题]治疗接触性皮炎最首要的措施是
  A. 口服抗组胺药物 
  B. 口服糖皮质激素 
  C. 外用溶液湿敷 
  D. 脱离可疑致敏物或刺激物 
  E.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 
 
20. [单选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C. 接触性皮炎 
  D. 免疫球蛋白 
  E. 中心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