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血液学检验正高职称真题题库(AH1),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浆细胞特异性抗原有 ( )
A. CD8
B. CD138
C. PC-1
D. CD4
E. PCA-1
2. [多选题]骨髓损伤使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主要机制有
A. 药物引起的损伤
B. 化学毒物及放射线
C. 免疫因素
D. 异常细胞浸润骨髓
E. 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
3. [多选题]血管壁的止血作用是 ( )
A. 收缩反应
B. 激活血小板
C. 激活内源凝血系统
D. 抗止血作用
E. 释放t-PA
4. [多选题]关于血液凝固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正常人血液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共有14个
B. 参与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有FⅫ、Ⅺ、Ⅹ、Ⅷ、Ⅶ、Ⅴ、Fg和凝血酶原等
C. 可溶性纤维蛋能在FⅩⅢa的作用下转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
D. 硫酸钡吸附血浆中不含有Fg、Ⅶ、Ⅹ、Ⅴ等因子
E. Ⅱa可以激活凝血因子Ⅴ和Ⅷ
5. [多选题]反映肝病时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包括( )。
A. 凝血酶原时间
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C. 凝血酶时间
D.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6. [多选题]下列有些疾病临床上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除外( )。
A. 缺铁性贫血
B. G-6-PD缺乏症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 [多选题]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阳性见于
A. PNH
B. PK酶缺乏
C. HbS病
D. G-6-PD酶缺陷
E.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8. [多选题]有助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试验有 ( )
A. 抗人球蛋白试验
B.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C. 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试验
D. 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E. 冷凝集素试验
9. [多选题]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是 ( )
A. 缺失
B. 随体
C. 嵌合体
D. 环状染色体
E. 等臂染色体
10. [多选题]现代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同时给出MCV、MCH、MCHC以及RDW,按血液循环中成熟红细胞的大小与形态分类,可以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类型,其分类依据有( )。
A. 根据红细胞大小分类
B. 根据MCV和RDW确定贫血类型
C. 根据MCH和RDW确定贫血类型
D. 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确定贫血类型
E. 根据MCHC和RDW确定贫血类型
11. [多选题]成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包括( )。
A. TG>5.6mmol/L
B. 有家族史
C. TC>7.8mmol/L
D. LDL-C>4.9mmol/L
E. 有肌腱黄色瘤
12.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况可考虑做骨髓穿刺检查
A. 不明原因血尿
B. 不明原因肝、脾大
C. 不明原因血象异常
D. 不明原因骨痛,髓质破坏
E. 不明原因黄疸
13. [多选题]AML患者可出现的染色体异常有 ( )
A. inv(16)
B. t(8;21)
C. t(9;22)
D. t(8;14)
E. t(15;17)
14. [多选题]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指标有 ( )
A. 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B. 臂率
C. 随体
D. 核型
E. 着丝粒指数
15. [多选题]下列白血病中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反应的是 ( )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6. [多选题]血友病患者临床出血特征为 ( )
A. 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B. 均有皮肤紫癜及粘膜出血
C. 出血常发生于负重的大关节腔内
D. 负重的肌肉常可出现血肿
E. 可出现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17. [多选题]用于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筛检的试验是
A.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B. 血红蛋白H包涵体生成试验
C.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D.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8. [多选题]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 霍奇金病患者晚期骨髓可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
B.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均可检出骨髓瘤细胞
C. 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均可检出多核巨细胞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E. 戈谢病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Niemann-Pick细胞
19. [多选题]尿激酶用于溶栓治疗时,实验室监测指标以下正确的是( )。
A. Fg维持在1.2~1.5g/L为宜
B. Fg不应低于1.0g/L
C. 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宜
D. TT不应超过正常对照的3倍
E. FDP测定值在300~400mg/L为宜
20. [多选题]常用的血液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包括下列哪几种 ( )
A. 膜片钳技术
B. 基因芯片技术
C. Southern杂交技术
D.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E. 荧光实时Q-PC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