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医师资格2023在线测试题库(AI6),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医师资格2023在线测试题库(AI6),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妊娠月份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称为
  A. 临产 
  B. 盛胎 
  C. 试胎 
  D. 弄胎 
  E. 正产 
 
2. [单选题]位于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 )
  A. 后溪 
  B. 支正 
  C. 外关 
  D. 养老 
  E. 支沟 
 
3. [单选题]陈某,男性,36岁。咳嗽反复发作3个月,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色白,每于早晨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桑菊饮合黛蛤散 
  B.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C. 清金化痰汤合泻白散 
  D. 六君子汤合二陈汤 
  E. 桑杏汤合养阴清肺丸 
 
4. [单选题]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最重要的鉴别依据是
  A. 发热与毒血症症状 
  B. 腹痛及腹部压痛部位 
  C. 粪便中红、白细胞多少 
  D. 粪便检出不同病原体 
  E. 结肠镜检查不同病变 
 
5. [单选题]正确诊断的第一步是( )
  A. 体格检查 
  B. 问诊 
  C. 实验室检查 
  D. CT检查 
  E. 心电图检查 
 
6. [单选题]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下注气街的气是
  A. 心气 
  B. 肺气 
  C. 元气 
  D. 宗气 
  E. 卫气 
 
7. [单选题]心肾两虚而遗尿滑精者,可用( )
  A. 六味地黄丸 
  B. 知柏地黄丸 
  C. 桑螵蛸散 
  D. 金锁固精丸 
  E. 大补阴丸 
 
8. [单选题]患者,女,11岁。5天前感冒,前天开始突发高热,并出现喘促气急,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洪数。应首选的与麻黄配伍的药物是( )
  A. 桂枝 
  B. 前胡 
  C. 石膏 
  D. 荆芥 
  E. 甘草 
 
9. [单选题]朱某,男性,35岁。5天前因外出淋雨,现体温39℃,时时振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黄绿色痰,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其中医病证诊断是
  A. 肺痈溃脓期 
  B. 肺痈表证期 
  C. 肺痈成痈期 
  D. 肺痈成脓期 
  E. 肺痈恢复期 
 
10. [单选题]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是( )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11. [单选题]治疗湿热型崩漏,宜配用( )
  A. 中极、血海 
  B. 膈俞、血海 
  C. 中极、阴陵泉 
  D. 阴陵泉、太冲 
  E. 膻中、太冲 
 
12. [单选题]关于流脑流行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春季高发 
  B. 夏秋季高发 
  C. 只有夏秋季节发生 
  D. 只有冬春季节发生 
  E. 全年散发,无高峰 
 
13. [单选题]食管炎的疼痛为
  A. 重痛 
  B. 灼痛 
  C. 刺痛 
  D. 闷痛 
  E. 绞痛 
 
14. [单选题]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举元煎 
  B. 补中益气汤 
  C. 加减一阴煎 
  D. 清肝止淋汤 
  E. 逐瘀止血汤 
 
15.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桂枝汤组成的药物是( )
  A. 桂枝、白芍 
  B. 白芍、甘草 
  C. 甘草、生姜 
  D. 生姜、麻黄 
  E. 生姜、大枣 
 
16. [单选题]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 心、肺、脾 
  B. 心、肝、脾 
  C. 心、肝、肾 
  D. 心、肺、肝 
  E. 肝、脾、肾 
 
17. [单选题]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土壤 
  B. 体液 
  C. 吸血节肢动物 
  D. 消化道 
  E. 呼吸道 
 
18. [单选题]患者,男,32岁。十二指肠溃疡史5年。今日突然呕血伴休克。应首先采取的抢救措施是
  A. 补充血容量 
  B. 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水 
  C. 静脉滴注止血敏 
  D. 静滴甲氰咪胍 
  E. 冰水洗胃 
 
19. [单选题]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消除,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 相杀 
  B. 相使 
  C. 相畏 
  D. 相反 
  E. 相恶 
 
20. [单选题]治疗温热病之身热夜甚,神昏谵语,应选用的药物是( )
  A. 生地黄 
  B. 大黄 
  C. 紫花地丁 
  D. 黄连 
  E. 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