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卫生正高2024真题讲解(B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卫生正高2024真题讲解(B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CSF采集后放置时间过久,可出现的变化是
  A. 细胞破坏 
  B. 细胞变形 
  C. 细菌溶解 
  D. 细胞消失 
  E. 葡萄糖含量升高 
 
2. [多选题]实验室设备标签至少应提供哪些信息()
  A. 唯一性编码 
  B. 操作者 
  C. 校准日期 
  D. 再校准日期 
  E. 设备故障时联系方式 
 
3. [多选题]可用于检测活病毒量的方法有 ( )
  A. TCID50或ID50 
  B. 红细胞凝集试验 
  C. 蚀斑或空斑测定 
  D. 电镜下直接计数 
  E. 光镜下直接计数 
 
4. [多选题]O139群霍乱弧菌与O1群的不同特点是
  A. 不被O1群抗血清凝集 
  B. 主要致成人疾病 
  C. 经水和食物传播 
  D. 对四环素敏感 
  E. 产生肠毒素 
 
5. [多选题]1986年版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的分类标准为 ( )
  A. 细菌形态 
  B. 革兰染色特征 
  C. DNA结构 
  D. 鞭毛、芽胞和荚膜 
  E. 代谢产物 
 
6. [多选题]在电镜下可检测病毒的 ( )
  A. 大小 
  B. 形态 
  C. 壳粒 
  D. 成分 
  E. 核酸类型 
 
7. [多选题]关于质粒,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为双股DNA 
  C. 可自行复制 
  D. 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 
  E. 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8. [多选题]伤寒皮疹特点是
  A. 分批出现,分布于胸、腹部 
  B. 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退色 
  C. 直径2~4mm,多在10个以内 
  D. 多在2~4天内消失 
  E. 多在1周后消失 
 
9. [多选题]病毒抗原检测技术包括
  A. 细胞培养 
  B. 免疫荧光 
  C. 酶免疫 
  D. 发光免疫分析 
  E. 免疫层析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真菌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11. [多选题]分枝杆菌属的特点是 ( )
  A. 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 
  B. 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C. 专性需氧 
  D. 有鞭毛,无芽胞 
  E. 有抗酸染色性 
 
12. [多选题]关于肠杆菌科细菌疑似产碳青霉烯酶的初始筛选试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医师)
  A. 检测方法为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 
  B. 培养基为MHA平板或MH肉汤 
  C. 厄他培南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纸片含量为10μg 
  D. 该试验阳性时表示产碳青霉烯酶 
  E. 孵育16~18小时 
 
13. [多选题]痢疾志贺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是
  A. 菌毛:能黏附于肠黏膜细胞 
  B. 鞭毛:使细菌产生运动而扩散 
  C. 内毒素:大多数菌株产生 
  D. 外毒素:部分菌株产生 
  E. 侵袭性酶类 
 
14. [多选题]产碱杆菌属的生物学特征是
  A. 革兰阴性球菌 
  B. 无芽胞 
  C. 有周鞭毛 
  D. 多数无荚膜 
  E. O/F培养基呈碱性反应 
 
15. [多选题]属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细菌是
  A. 铜绿假单胞菌 
  B. 葡萄球菌 
  C. 双歧杆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E. 破伤风梭菌 
 
16. [多选题]下列疾病中经虱传播的疾病有 ( )
  A. 回归热 
  B. 战壕热 
  C. 地方性斑疹伤寒 
  D. 流行性斑疹伤寒 
  E. 流行性出血热 
 
17. [多选题]下列关于病毒包膜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由肽聚糖构成 
  B. 表面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C. 病毒分类依据 
  D. 由病毒本身的结构蛋白构成 
  E. 出芽释放 
 
18. [多选题]IMViC试验指的是 ( )
  A. 靛基质 
  B. 甲基红 
  C. 苯丙氨酸脱氨酶 
  D. VP 
  E. 枸橼酸盐利用 
 
19. [多选题]血总胆红素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包括
  A. 溶血性贫血 
  B. 核黄疸 
  C. 血型不合输血 
  D. 严重大面积烧伤 
  E. 病毒性肝炎 
 
20. [多选题]生物安全防护的对象包括()
  A. 工作人员 
  B. 辅助人员 
  C. 外部环境 
  D. 内部环境 
  E. 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