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片剂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临床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多选题]片剂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A. 外观性状
B. 硬度与脆碎度
C. 溶出度
D. 含量均匀度
E. 崩解度
[多选题]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
A. 梭形杆菌属
B. 奇异变形杆菌
C. 大肠埃希菌
D. 肠球菌属
E. 腐生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急性与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为大肠杆菌引起。球菌感染较少见,如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等,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或称腐生葡萄球菌,过去认为这类细菌为非致病菌。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霉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应引起注意。病毒也可能造成泌尿系感染,如腺病毒在男孩中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是世界性广为流行的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有蔓延之趋势。由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也是性传染病,6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各国不断扩大流行,最近在我国也有发现。故选择BCDE。
[多选题]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 )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正确答案 :DE
[单选题]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 )
A. 肺
B. 肝胆
C. 脾胃
D. 肾
E. 心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尿尿酸减少提示
A. 肾功能不全
B.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C. 核蛋白代谢增强
D. 痛风后期
E. 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尿尿酸增加提示:①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②核蛋白代谢增强;③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尿尿酸减少提示:①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②高糖、高脂肪饮食。
[多选题]根据患者生化指标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是
A. 血清肌酐法
B. 患者剂量体重
C. 药物基因组学
D. 患者体表面积法
E. 国际标准化比值
正确答案 :AE
解析: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先按群体参数计算初始给药方案;必要时按个体数据重新计算给药方案。原则: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低于最小中毒浓度;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 )制定给药方案; 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故选AE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缓、控释制剂
A. 胃内滞留片
B. 植入剂
C. 分散片
D. 骨架片
E. 渗透泵片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包括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等。其中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包括骨架片、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胃内滞留片、生物黏附片、骨架型小丸。植入剂也属缓、控释制剂。分散片应属于速释制剂。
[多选题]咳嗽的治疗除了治疗肺脏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调理的脏腑有( )
A. 肝
B. 心
C. 脾
D. 肾
E. 胃
正确答案 :ACD
[多选题]关于防止可溶性成分迁移正确的叙述是
A. 为了防止可溶性色素迁移产生“色斑”,最根本的防止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
B. 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可使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C. 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片剂的含量均匀度
D. 采用箱式干燥时,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现象最明显
E. 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当片剂中含有可溶性色素时,迁移现象表现得最为直观,湿混时虽已将色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匀,但颗粒干燥后,大部分色素已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内部的颜色很淡,压成片剂后,片剂表面形成很多“色斑”。为了防止“色斑”出现,最根本的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在通常的干燥方法中很难避免可溶性成分的迁移,而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由于颗粒内外受热均匀一致,可使这种迁移减少到最小的程度。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片剂上产生色斑或花斑,对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影响不大,但是,发生在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将大大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尤其是采用箱式干燥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当采用箱式干燥时,应经常翻动颗粒,以减少颗粒间的迁移,但这样做仍不能防止颗粒内部的迁移。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由于湿颗粒各自处于流化运动状态,并不相互紧密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含量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因为颗粒内部的迁移仍是不可避免的。
[多选题]泻药主要用于治疗
A. 急、慢性便秘
B. 排除肠内有害物质
C. 服药中毒后
D. 痔疮病人
E. 急腹症病人
正确答案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