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G8),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G8),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为促进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常采用三级预防的方式,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B. 社会性宣教 
  C. 开展学校心理卫生教育 
  D. 积极治疗存在,心理障碍的儿童 
  E. 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 
 
2. [单选题]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下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 )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辨病论治 
  D. 异病同治 
  E. 同病异治 
 
3. [单选题]咽结合膜病原体是
  A. 呼吸道合胞病毒 
  B. 腺病毒 
  C. 肠道病毒 
  D. 鼻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4. [单选题]6~8岁儿童发展最快的身体素质是
  A. 平衡能力 
  B. 模仿能力 
  C. 协调性 
  D. 灵敏性 
  E. 速度 
 
5. [单选题]儿童期常出现的情绪问题不包括
  A. 儿童癔症 
  B. 情感性障碍 
  C. 反抗意思强 
  D. 强迫行为 
  E. 焦虑、恐惧 
 
6. [单选题]儿童少年健康监测内容不包括
  A. 身高、体重 
  B. 缺铁性贫血 
  C. 月病假率 
  D. 肥胖 
  E. 采光照明 
 
7. [单选题]郁证总的治则是( )
  A. 行气化痰 
  B. 利湿清热 
  C. 益气养血 
  D. 疏通气机 
  E. 消食行气 
 
8. [单选题]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胃气滞外,还常用治( )
  A. 肝气郁滞之胁痛 
  B. 水湿停滞之水肿 
  C. 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 肾不纳气之气喘 
  E. 肝郁月经不调 
 
9. [多选题]少年儿童在一天的生活中,什么状态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增加
  A. 饥饿时 
  B. 体育锻炼时 
  C. 看书时 
  D. 睡眠时 
  E. 休息时 
 
10. [单选题]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
  A. 营养不良 
  B. 腹泻 
  C. 急性呼吸道感染 
  D. 佝偻症 
  E. 贫血 
 
11. [多选题]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A. 肝、肾、脾 
  B. 肝、脾 
  C. 脾、胃 
  D. 脾、肾 
  E. 大、小肠 
 
12. [单选题]结合我国国情,《中小学生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中小学校的教室温度为
  A. 12-15℃ 
  B. 16-18℃ 
  C. 18-20℃ 
  D. 20-22℃ 
  E. 22-24℃ 
 
13. [单选题]童年期是指
  A. 0-1岁 
  B. 1-3岁 
  C. 3-6岁 
  D. 6-12岁 
  E. 10-20岁 
 
14. [单选题]青春期突增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雄激素 
  D.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E. 雄激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 
 
15. [单选题]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的是( )
  A. 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 
  B. 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 
  C. 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 
  D. 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 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16. [单选题]预测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宜用:
  A. 性器官的发育 
  B. 性功能的发育 
  C. 第二性征的出现 
  D. 骨骼发育年龄 
  E. 智力发展的年龄 
 
17. [多选题]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
  A. 眼神 
  B. 面色 
  C. 精神表情 
  D. 语言呼吸 
  E. 动作体态 
 
18. [单选题]下列组织和器官有两个生长突增期的是
  A. 脑 
  B. 视觉器官 
  C. 头围、头径 
  D. 全身肌肉、骨骼 
  E. 脊髓 
 
19. [单选题]治疗热入营分证的主方是( )
  A. 清热地黄汤 
  B. 白虎汤 
  C. 清营汤 
  D. 五味消毒饮 
  E. 黄连解毒汤 
 
20. [单选题]"入学成熟的"提出,主要根据是影响儿童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中的
  A. 年龄 
  B. 性别 
  C. 遗传 
  D. 健康状况 
  E. 学习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