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全套模拟试题(D5),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全套模拟试题(D5),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通瘀煎 
  B. 少腹逐瘀汤 
  C. 抵当汤 
  D. 血府逐瘀汤 
  E. 桃红四物汤 
 
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实喘与虚喘的鉴别点
  A. 病程长短 
  B. 病势急缓 
  C. 脉势强弱 
  D. 呼吸深浅 
  E. 有无外感 
 
3. [单选题]患者症见呛咳气急,咯痰不爽,咽喉干燥,苔白而干。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止嗽散 
  B. 泻白散 
  C. 清气化痰丸 
  D. 苏子降气汤 
  E. 贝母瓜蒌散 
 
4. [单选题]下列药物具有安定作用的是
  A. 酸枣仁 
  B. 牛黄 
  C. 山楂 
  D. 金银花 
  E. 青皮 
 
5. [单选题]《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反映心
  A. 主神志 
  B. 主神明 
  C. 藏神 
  D. 主血脉 
  E. 为火脏 
 
6. [单选题]患儿,8个月。体重7.6kg,人工喂养,近两月加食肉末后,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不思进食,多汗肢倦,乏力易感,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缓无力。以下治法哪项不宜
  A. 运脾 
  B. 健脾 
  C. 燥湿 
  D. 导滞 
  E. 益气 
 
7. [单选题]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银翘散 
  D. 金沸草散 
  E. 香薷散 
 
8. [单选题]痰火扰神证应是神昏与下列哪项同见
  A. 溲赤便秘 
  B. 渴喜冷饮 
  C. 舌红苔黄腻 
  D. 高热抽搐 
  E. 脉象细数 
 
9. [单选题]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胁肋灼痛,面部烘热,脉弦细而数,宜诊断为
  A. 肝火上炎证 
  B. 肝血虚证 
  C. 肝阳上亢证 
  D. 肝阴虚证 
  E. 肝胆湿热证 
 
10. [单选题]不属于四神丸组成的是
  A. 补骨脂 
  B. 吴茱萸 
  C. 肉豆蔻 
  D. 五倍子 
  E. 五味子 
 
11. [单选题]小儿吐弄舌多属
  A. 血虚动风证 
  B. 热极生风证 
  C. 阴虚动风证 
  D. 肝风内动证 
  E. 心脾有热证 
 
12. [单选题]患者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 清骨散 
  B. 归脾汤 
  C. 金匮肾气丸 
  D. 补中益气汤 
  E. 中和汤 
 
1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经间期出血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是
  A. 经间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B. 神疲体倦 
  C. 气短懒言 
  D. 食少腹胀 
  E. 舌淡,苔薄,脉缓弱 
 
14. [单选题]喂养婴儿时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然后再补充一定量的乳品或代乳品,直至婴儿吃饱,这种喂养方法称为
  A. 母乳喂养 
  B. 混合喂养的补授法 
  C. 混合喂养的代授法 
  D. 人工喂养的补授法 
  E. 人工喂养的代授法 
 
15. [单选题]人工喂养时,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加糖牛奶量和另需加水的量分别为
  A. 110ml、150ml 
  B. 110ml、40ml 
  C. 150ml、40ml 
  D. 1100ml、1500ml 
  E. 1500ml、400ml 
 
16. [单选题]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
  A. 治标 
  B. 治本 
  C. 标本同治 
  D. 因时制宜 
  E. 因人制宜 
 
17. [单选题]适合于Ⅱ、Ⅲ期内痔的手术方法是
  A. 内治法 
  B. 熏洗法 
  C. 外敷法 
  D. 结扎法 
  E. 塞药法 
 
18. [单选题]关于乳癖疼痛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多以胀痛为主 
  B. 多在经前加重 
  C. 可随情绪变化 
  D. 多为隐隐作痛 
  E. 可涉及肩背部 
 
19. [单选题]治疗肺痈咳唾浊痰黄绿而味腥者,应首选
  A. 清金化痰汤 
  B. 千金苇茎汤 
  C. 加减泻白散 
  D. 定喘汤 
  E. 加味桔梗汤 
 
20. [单选题]患者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腹胀纳少,神疲畏寒,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诊断为黄疸。其证候是
  A. 阴黄 
  B. 急黄 
  C. 阳黄之湿热并重 
  D. 阳黄之热重于湿 
  E. 阳黄之湿重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