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急救护理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强化在线题库(D7)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16   [手机版]    

急救护理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强化在线题库(D7)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急救护理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强化在线题库(D7),更多急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营养不良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其简易评定方法主要参数包括( )

A. 体重
B. 上臂肌围与三头肌皮褶厚度
C. 白蛋白与转铁蛋白
D. 淋巴细胞总数
E. 迟发性超敏反应


2. [多选题]MODS患者呼吸功能的支持常需要( )

A. 持续吸氧
B. 气管切开
C. 注射呼吸兴奋剂
D. 气管插管
E. 机械通气


3. [多选题]毒物进入体内在肝脏的代谢转化过程有 ( )

A. 氧化
B. 还原
C. 水解
D. 结合
E. 分离


4. [多选题]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

A. 减压病
B. 气体栓塞
C. 破伤风
D. 气胸
E. 严重肺气肿


5. [多选题]急救包分为( )

A. 常用急救包
B. 产科急救包
C. 外科急救包
D. 内科急救包
E. 中毒急救包


6. [多选题]MODS的发病机制有( )

A. 缺血-再灌注损伤
B. 炎症失控
C. 胃肠道损伤
D. 两次打击理论
E. 应激基因假说


7. [多选题]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要点包括( )

A. 畅通气道
B. 清除过敏原,停止继续接触
C. 尽早应用肾上腺素
D. 应用糖皮质激素
E. 药物治疗可选用胰岛素和纳洛酮


8. [多选题]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 首选静脉给药
B. 抢救药物可从气管内给药
C. 心内注射给药发挥作用最快
D. 多主张自胸外向心内注药
E. 紧急情况下可肌注给药


9. [多选题]各种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 ( )

A. 毒物的毒理作用
B. 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
C. 与组织的结合程度
D. 机体的反应性
E. 毒物的溶解度


10. [多选题]包扎的目的有

A. 保护创面
B. 压迫止血
C. 骨折固定
D. 减轻疼痛
E. 骨折复位


11. [多选题]什么情况下,超过6h仍可洗胃( )

A. 毒物颗粒小
B. 服药后进食大量牛乳或蛋清
C. 胃排空慢
D. 毒物量大
E. 有肠衣的药片


12. [多选题]下列毒物中毒能使瞳孔缩小的是( )

A. 阿托品
B. 有机磷
C. 一氧化碳
D. 毒蕈
E. 巴比妥类药物


13. [多选题]院前评分的特点包括 ( )

A. 以生理指标为主
B. 作用是分类,决定转送
C. 通常是伤越重得分越低
D. 动态评分进行比较
E. 可用于预测结局


14. [多选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

A. 皮肤干燥
B. 视力模糊
C. 腹痛
D. 腹泻
E. 肌束颤动


15. [多选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是( )

A. 消化性溃疡
B.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C.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D. 胃癌
E. 纵隔病或脓肿破入食管


16. [多选题]颅内压的决定因素有 ( )

A. 脑脊液的生成
B. 脑脊液的吸收
C. 脑血流动力学因素
D. 代谢因素
E. 颅内容量


17. [多选题]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毒物有 ( )

A. 一氧化碳
B. 亚硝酸盐
C. 苯胺
D. 硝基苯
E. 毒蕈


18. [多选题]院外急救的原则有 ( )

A. 先排险后施救
B. 先轻伤后重伤
C. 先施救后运送
D. 先监护后转送
E. 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19. [多选题]先兆中暑的临床表现可能有 ( )

A. 头晕
B. 耳鸣
C. 胸闷
D. 心悸
E. 注意力不集中


20. [多选题]骨盆骨折的并发症有

A. 腹膜后血肿
B. 泌尿道感染
C. 神经损伤
D. 肺部感染
E. 直肠损伤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jp1y1k.html
  • 下一篇:医学正高考试宝典2024急救护理医学正高职称考试试题在线模考(D7)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MODS的病因常见于( )四人搬运法适用于( )洗胃时突然发生胃扩张可引起( )休克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是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可根据( )与护士有直接关系的呼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