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推拿学正高职称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E3),更多推拿(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推拿学正高职称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E3),更多推拿(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心经积热型夜啼临床表现有
  A. 睡喜伏卧 
  B. 曲腰而啼 
  C. 烦躁不安 
  D. 小便短赤 
  E. 大便秘结 
 
2. [多选题]下列哪些证候类型可属于中焦病候?( )
  A. 湿热困脾 
  B. 邪结肠腑 
  C. 邪在少阳 
  D. 热郁胸膈 
  E. 胃热亢盛 
 
3. [单选题]《金匮要略》养胎方法虽多,但总的精神是
  A. 养血安胎 
  B. 补气安胎 
  C. 扶阳安胎 
  D. 益阴安胎 
  E. 祛邪安胎 
 
4. [多选题]桂枝加桂汤中“更加桂枝二两”的作用是( )
  A. 解肌祛风 
  B. 调和营卫 
  C. 平冲降逆 
  D. 发汗解表 
  E. 温通心阳 
 
5.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是
  A. 五脏、下窍、六腑 
  B. 四肢、五脏、六腑 
  C. 六腑、上窍、腠理 
  D. 腠理、四肢、五脏 
  E. 腠理、下窍、五脏 
 
6. [单选题]"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揭示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 相互交感 
  B. 相互制约 
  C. 相互为用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7. [多选题]项背肌筋膜炎的理筋整复法有
  A. 颈胸椎微调手法 
  B. 斜扳 
  C. 侧扳 
  D. 胸椎对抗扳法 
  E. 旋转扳法 
 
8. [多选题]《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提到的"九针"中,哪些与推拿按摩关系最为密切( )
  A. 镜针 
  B. 员针 
  C. 缇针 
  D. 员利针 
  E. 大针 
 
9. [单选题]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A.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B. 小青龙汤 
  C. 大青龙汤 
  D. 葛根芩连汤 
  E. 麻杏石甘汤 
 
10. [多选题]八味肾气丸可用于治疗( )
  A. 虚劳腰痛证 
  B. 痰饮微饮证 
  C. 消渴下消证 
  D. 水气病 
  E. 转胞病 
 
11. [多选题]下列哪些先天性发育异常是寰枢不稳的常见原因
  A. Klippel-Feil短颈畸形 
  B. 齿突发育畸形 
  C. 某些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畸形等 
  D. 寰椎枕骨化 
  E. 枕颈融合 
 
12. [多选题]据《素问·咳论》内容,下列哪些脏腑是咳证的辨治重点?( )
  A. 心 
  B. 小肠 
  C. 肺 
  D. 大肠 
  E. 胃 
 
13.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 )
  A. 卫表阳虚 
  B. 表有风寒 
  C. 气津两伤 
  D. 汗出肌疏 
  E. 里有阳虚 
 
14. [单选题]“中焦如沤”是描绘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脾的散精功能 
  C.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 
  D. 脾胃等脏腑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E. 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15. [多选题]下例叙述,正确的有:
  A. 膝关节仅有50过伸 
  B. 膝关节有100~150过伸 
  C. 完成伸膝动作最后100~150的为股四头肌内侧头 
  D. 完成伸膝动作最后50的为股四头肌内侧头 
  E. 完成身膝动作最后100~150的为股四头肌外侧头 
 
16. [多选题]头痛的推拿治则是
  A. 和营卫 
  B. 通经络 
  C. 开弦门 
  D. 洁脏腑 
  E. 和气血 
 
17. [单选题]湿温,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苔腻剥脱,治宜
  A.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B.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 
  C.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D. 黄土汤加独参汤 
  E. 犀地清络饮合生脉散 
 
18. [多选题]伏暑热结阴伤一证可见小便短少,其治疗禁用( )
  A. 滋阴生津,泄火解毒 
  B. 淡渗利湿 
  C. 苦寒清热 
  D. 温肾以助气化 
  E. 辛开苦降 
 
19. [单选题]《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是指
  A. 正常气候与正气充实 
  B. 邪气盛实与正气充实 
  C. 合理调养,正气更盛 
  D. 气与血充实而不衰 
  E. 以上均不是 
 
20. [单选题]某男,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分析,其病机为
  A. 湿热困脾 
  B. 痰浊阻滞 
  C. 水饮内停 
  D. 脾气虚弱 
  E. 气机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