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正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血液病学正高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E6),更多血液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疾病属于恶性淋巴瘤的是
  A. 恶性组织细胞病 
  B.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C. 蕈样霉菌病 
  D. Burkitt淋巴瘤 
  E. MALT淋巴瘤 
 
2. [多选题]与痹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外邪有( )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燥 
 
3. [多选题]属于伤寒杆菌抗原的是
  A. "甲"鞭毛抗原 
  B. "乙"鞭毛抗原 
  C. "H"抗原 
  D. "丙"鞭毛抗原 
  E. "O"抗原 
 
4. [单选题]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亏虚的现象,称为( )
  A. 阴损及阳 
  B. 阴阳互损 
  C. 阴阳协调 
  D. 阴阳转化 
  E. 阳损及阴 
 
5. [单选题]中风中,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咳痰 
  B. 发热 
  C. 神志改变 
  D. 呕血 
  E. 头痛 
 
6. [多选题]符合缺铁潜伏期的是
  A. MCV80fl 
  B. 血清铁少于50μg/dl 
  C. 血红蛋白降低 
  D. 骨髓铁染色阴性 
  E. 毛发干枯,反甲等 
 
7. [多选题]有关CH50检测说法正确的有
  A. 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激活待测血清中的C3 
  B.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量正相关 
  C.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呈负相关 
  D. 主要反映传统途径(C1~C9)活化的活性程度 
  E.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呈S形曲线关系 
 
8. [多选题]关于惰性淋巴瘤说法正确的有
  A. 应尽早化疗 
  B. 发展缓慢 
  C. 不易缓解 
  D. 不治疗也可自行消退 
  E. 化疗、放疗有效 
 
9.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是手少阳三焦经所主证候的是( )
  A. 小便不利 
  B. 目赤肿痛 
  C. 耳鸣耳聋 
  D. 胸胁疾病 
  E. 腹胀 
 
10. [单选题]吐血的特有症状为( )
  A. 血中夹有食物残渣 
  B. 出血 
  C. 呕吐 
  D. 大便秘结 
  E. 柏油样便 
 
11. [多选题]血浆置换的主要机制有
  A. 清除自身抗体IgG,减少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破坏 
  B. 清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 
  C. 清除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自身抗体 
  D. 提供新鲜凝血因子 
  E. 提供正常的ADAMTS13 
 
12. [单选题]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 )
  A. 脏腑辨证 
  B. 八纲辨证 
  C. 三焦辨证 
  D. 六经辨证 
  E. 气血辨证 
 
13. [多选题]证实有无血管内溶血的试验是
  A. 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B.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C.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D. 尿液中尿胆原含量测定 
 
14.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
  A.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C. 调和诸药药性 
  D. 针对某些症状发挥作用 
  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15. [多选题]诊断疾病的步骤包括
  A. 搜集临床资料 
  B. 确立诊断 
  C. 提出初步诊断 
  D. 修正诊断 
  E. 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16. [多选题]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
  A. 清热解毒 
  B. 开窍安神 
  C. 滋阴降火 
  D. 解表清热 
  E. 芳香开窍 
 
17. [多选题]关于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核细胞正常参考值范围为7~35个/2cm× 2cm 
  B. 粒/红比值正常只见于正常骨髓象 
  C. 一般见不到幼稚浆细胞 
  D.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反映骨髓造血旺盛与否 
  E. 正常骨髓象有核红细胞约占20%~30% 
 
18. [多选题]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包括
  A. 大理石病 
  B. 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C. 骨髓坏死 
  D. 骨髓硬化症 
  E. 骨髓纤维化 
 
19. [多选题]输血可引起下列哪些反应 ( )
  A. 发热反应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传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E. 细菌污染血液引起菌血症 
 
20. [单选题]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要点为( )
  A. 尿中带血 
  B. 小便时疼痛与否 
  C. 发病脏腑 
  D. 脉象 
  E. 舌苔